第78部分(1 / 4)

吵鍪貝�囊喚恰�

她的作品故事生動,語言流暢、自然;所寫的小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寫得恰如其分和恰到好處;把幼年兒童外觀的面貌眼飾和內在的精神世界,如實的描寫出來,使一個個”小人物'的藝術形象,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陳伯吹讚揚她用輕鬆活潑、明朗樸素、適合於兒童的風格、筆調,在描繪兒童生活、塑造兒童形象上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杲向真一直是業餘創作,而且都是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進行的。早先,她愛在荒野無人的小道上徘徊構思作品,可是這樣的地方不多了。由於居住條件差,人多,不安靜,她往往早起躲在洗澡間,在水磨石洗澡盆邊上進行寫作。星期日,她也去北京圖書館,或到龍潭湖邊寫作。她,像一位遠征的戰士,總是不停地跋涉著。

杲向真沒有長時間深入生活的機會。但零零星星的時間,對她來說也頗為寶貴。1957年,她到北京自新路少年犯管教所幾個星期,當時還和小犯人交了朋友;1958年建設十三陵水庫時,在工地生活過兩週;1960年在昌平苗圃生活兩個月;四清運動時到過北京市大興縣農村……她沒有到過國外,在國內只是因為學習或工作的原因,曾涉足南京、長沙、桂林、重慶、成都、天津:杭州等地……她寫作,全靠日常的生活積累。平時她看到的、想到的——孩子們的思想、動作,雖是零碎的,片斷的,她都從不放過,總是把它們記錄下來。她曾說:“深入兒童生活,從兒童的生活和想象中去發掘兒童文學創作的題材,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這個問題上,必須付出巨大的勞動,必須經常地、細心地體察兒童的生活,並且隨時加以記錄(包括兒童的心理、語言、動作、偶然發生的事情等等)。有時候,兒童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片斷,並不能構成寫作的題材,但是這些材料的積累,對於豐富兒童文學的創作,是很有意義的。我自己成為一個兒童文學的愛好者,也喜歡經常記下一些自己的見聞。”(《點滴體會》,1959年《文藝報》第十期)她講她的孩子小林,經常把一塊木片插在皮帶上當做手槍。有一天,他推開房門,一隻蹲在門口的大花貓突然跑開了,小林立刻回過頭來激動地說:“媽媽,大花貓怕我,它當我是解放軍叔叔呢!”杲向真覺得兒子的話很有意思,就記了下來。在《小胖和小松》裡關於手槍的細節描寫和對話,就是由此得到的啟發。文藝創作離不開生活,就像莊稼離不開泥土一樣。“文化大革命”的十餘年,她沒有動筆寫一個字,但卻習慣地積累了生活素材。

1979年2月,她從古城二中回到北京市文聯,在《北京文藝》編輯部工作,恢復了黨籍,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後,她擔任全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1980年5月起,開始從事專業創作,她把心交給了孩子,楔而不捨地在創作的道路上探索、追求,用理想的光輝和生活的真諦編織動人的故事,先後發表了短篇小說《楓葉紅似火》(1980年3月《北京文藝》)、《火牛兒打鼓)(1981年6月《人民文學》)、《第四個災難》(1985年2月《十月》)、《山鄉之戀》(1990年4月《小溪流》)、《老花匠和左鄰右舍的孩子》(1992年7…8月《小溪流》合刊)等。1980年出版小說散文集《風雨中的小鷹》(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中篇兒童小說《翠玉河傳奇》。種子是不會辜負農人的賜予的,杲向真的播種也得到了可喜的收穫。中篇兒童小說《喜梅和她的老師》1982年由《未來》發表,同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寶井》(安徽人民出版社),小說、散文集《火牛兒打鼓》於198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低幼讀物《快樂的小雞》的續篇《咯咯和妙鳴》(1985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小白兔上公園》(1985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小狐狸奇奇》(198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也是她獻給小讀者的禮物。她也渴望安靜,到西峰寺躲幾天,完成她的長篇小說的構思。之後出版了長篇小說《啊,不是幻影》(1985年,江蘇人民出版社)、《耗子精歪傳》(1991年,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及小說散文童話集《採擷集》(1987年,新世紀出版社)和《幼兒文學選》(1989年,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中篇小說《翠玉河傳奇》,寫與世遠隔的小小山村的人性人情與道德的完善。那個風光、人情具美的玉確角角,民風承傳,上一代陶冶下一代,使之愈加淳樸。那裡也曾有過兩千年前的將軍到現代的紅軍留下的傳奇。路娃、根寄、耕石和老魁叔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