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水滸傳 作者:開蓋有獎

誠?既然恁地,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當晚各自權歇。

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大尉起來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樑上,手裡提著銀手爐,徐徐地燒著御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

將至半山,望見大頂直侵霄漢,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蛐,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平極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藏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雲謂之巖,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洞,古渡源頭謂之溪,巖崖滴水謂之泉。左壁為掩,右壁為映。出的是雲,納的是霧。錐尖象小,崎峻似峭,懸空似險,削磁如平。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主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雜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

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痠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擁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哪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

只見山凹裡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籲!”撲地望後便倒。偷眼看那大蟲時,但見:

毛披一帶黃金色,爪露銀鉤十八隻。睛如閃電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就。伸腰展臂勢猙獰,擺尾搖頭聲霹靂。山中狐兔盡潛藏,澗下樟袍皆斂跡。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大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中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裡連聲叫苦。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裡嘆了數口氣,怨道:“皇帝御限,差俺來這裡,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裡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衝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裡箴絞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望後便倒在盤舵石邊。微睜開眼看那蛇時,但見:昂首驚風起,掣目電光生。動盪則拆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鱗甲亂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銀。

那條大蛇徑搶到盤舵石邊,朝著洪大尉盤做一堆,兩隻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大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大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滑燦兒大小。口裡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再拿了銀手爐,整頓身上詔敕並衣服中幀,卻待再要上山去。

正欲移步,只聽得松樹背後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大尉定睛看時,但見那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轉出山凹來。太尉看那道童時,但見:頭縮兩枚丫舍,身穿一領青衣。腰間絛結草來編,腳下芒鞋麻間隔。明眸皓齒,飄飄並不染塵埃;綠鬢朱顏,耿耿全然無俗態。

昔日呂侗賓有首牧童詩道得好: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只見那個道童,笑吟吟地騎著黃牛,橫吹著那管鐵笛,正過山來。洪大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哪裡來?認得我麼?”道童不睬,只顧吹笛。大尉連問數聲,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大尉說道:“你來此問,莫非要見天師麼?”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間在草菴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今上皇帝差個洪太尉責擎丹詔御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攘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大尉再問道:“你休要說謊?”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太尉尋思道:“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