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宗永徽六年的一個春夜裡,不著痕跡地把武則天送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懷抱中。
武則天第一次入宮是十四歲,作了太宗的小女人;第二次入宮是三十一歲,以成熟的風情與母性的柔情,把比她小四歲的唐高宗撩拔得如痴如醉,第二天便被冊封為昭儀,算是“九嬪”之首,僅次於皇后及“四夫人”,在後宮已是排名第六的人物了。
武則天使出混身的解數,把李治緊緊地抓住,更以卑詞屈禮,穩住王皇后作她的踏腳石。沒有多少時日,蕭淑妃就敗下陣來;又過了一段時間,王皇后也發覺不妙。
“新人笑倚龍床戲,舊人哭墮鳳頭釵”,此時的武則天不但是蕭淑妃的眼中釘,而且也變成了王皇后的眼中刺。就象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帕麥斯頓講“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樣,後宮爭奪中現在輪到王皇后掉轉頭來與蕭淑妃聯合起來,向武則天進行無情的攻擊與詆譭,但又怎麼會是武則天的對手呢?王皇后的母親是魏國夫人,舅父又位居相國,平時養成一副頤指氣使的大小姐脾氣。武則天則飽經滄桑,受盡人間的冷暖滋味,深深懂得地位低下的“群眾”在鬥爭中的作用,因而待人接物,儘量採取較低的姿態,在後宮中廣結善緣,得道多助,獲得了廣泛的支援,取得有利的態勢,在雙方明爭暗鬥的過程中,由於小人的通風報信,她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知已知彼”,自然是“百戰不殆。”
武則天看得非常清楚,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最好是攻擊代替防禦,要爭得後宮的獨霸地位,非把王皇后徹底打倒不可,於是武則天深思熟慮之後,使出一記“狠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武則天為打倒王皇后,居然親手將自己的女兒掐死,然後嫁禍給王皇后,唐高宗相信了她的話,王皇后的地位動搖,接著又用栽贓的辦法,指責王皇后與蕭淑妃勾結使用巫法,渾厚懦弱的唐高宗終於不顧一班老臣的反對,在永徽六年冬天下詔廢掉王皇后,並由百官上表請立中宮,正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不到一年就攫取到皇后寶座,確實是速戰速決。武則天被立為後,唐高宗還洋洋灑灑地下了一道詔書:“武民門著勳庸,地華纓敝,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淑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飾躬,嬪嬙之間,未嘗仵目,聖情鑑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這是許敬宗代擬的詔書,特別授引漢宣帝見太子忽忽不樂,令選自己後宮美女王政君以娛太子的故事,用漢元帝與王政君的關係來比擬唐高宗與武則天,來減輕“父子同科”帶來的譏刺,真是煞費苦心。
為防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機智而富權術、陰狠而毒辣的武則天當然要斬草除根,不會輕易放過打入冷宮的王皇后及蕭淑妃,終於在武則天軟硬兼施,尋死覓活的糾纏下,而唐高宗經不起武后的幾番折騰,下詔將王皇后和蕭淑妃賜死了。
按照慣例,后妃賜死不外乎鴆毒及自縊,而武則天卻命人將王皇后及蕭淑妃兩人各杖一百,然後斬斷手足,投入酒罈之中,說是讓她們骨軟筋酥吧!王皇后至死不發一言,蕭淑妃則厲聲披髮大叫道:“願阿武為鼠我為貓,生生扼其喉!”蕭淑妃的話象釘子一樣,一個字一個字地釘在武則天的心坎上,此後縱然宮中老鼠成群也不準養貓。
武則天鞏固了在後宮中的地位後,就加緊利用唐高宗為病魔所困的機會,將大部分政務都操縱在自己手裡,向皇帝的寶座進軍。為此她還須首先在那批元老重臣中樹威。
唐高宗麟德元年,西臺侍郎上官儀為武則天召術士進宮穰災一事上書大加指責,唐高宗也以每事必為武則天所制不勝憤怒,於是命上官儀代為草詔廢掉武則天,但可憐兮兮的唐高宗卻終於在武則天的眼淚攻勢下,不但收回了成命,而且賠進上官儀的性命,上官儀事件後,朝臣們大都明哲保身,守口如瓶,唐高宗在對武則天稍作抵抗後就徹底繳械投降,從此武則天更加肆無忌憚,一切任人行政大權大多取決於她,她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國人已把她與高宗並稱為“二聖”。不久武則天自稱“天后”,堂而皇之地頒佈了十二條施政方針,嚴然就造成了一個獨攬朝綱的局面。
弘道元年,唐高宗心臟病發作,在東都洛陽貞觀殿駕崩,享年五十六歲,武則天也已屆花甲。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不久武則天在乾元殿召集百宮,廢中宗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政事全由武則天獨斷,她大封武氏親戚,朝堂之上盡是她的心腹。經過幾年的垂簾聽政,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