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強敵。那麼。帝國有可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戰中擊敗美國。而不是被美國擊敗嗎?
當然。這並不是說岑澤辛不清楚這個問題。
只是。作為議員。他必須要提出一個明確地政治口號。以此獲得更多地選票。
當然,也不能以此認為帝國的政治體制有問題。岑澤辛只是盡到了一個議員應該盡到的職責,而且他提出重視民生,改善國內經濟環境,讓百姓儘快安居樂業,也確實是帝國當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因為有了岑澤辛這類為民眾說話的議員,帝國的民主體制才能夠維持到現在,並且推動帝國不斷前進。
“激進派”的主要代表則是最大的在野黨,即民業黨黨魁柳承雄。
整個戰爭期間,柳承雄一直在高唱反調。特別是在日本戰敗之後,柳承雄就一直在不同的場合指責蕭鼎昆過於軟弱,太重視他國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帝國的利益來幫助其他國家,從而出賣了國家利益。
當然,柳承雄的所作所為也以看成是一種政治行為。
按照帝國的政治體制,在進入戰時狀態之後,首輔擁有絕對的權力,平時針對首輔的限制幾乎蕩然無存,只有皇帝可以提出罷免首輔,且必須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援。而帝國皇帝基本上只是一個象徵身份,幾乎對內閣政府沒有影響力。
顯然,在戰爭時期,在野黨的日子是非常艱難的。
換個角度看,如果首輔領導帝國打贏了戰爭,那麼執政黨的地位將得到極大的鞏固,影響力也將達到巔峰狀態,即便在戰爭結束之後,執政黨也能夠依靠在戰爭期間獲得的影響力贏得大選。歷史上,就多次出現了執政黨在打贏了戰爭之後,連續執政數十年的情況,導致在野黨不得不進入“冬眠期”。
在此情況下,在野黨怎麼在戰爭時期撈夠政治資本,給執政黨抹黑,成為了在野黨能否在戰後獲得一席之地的關鍵。
當然,柳承雄提出的那幾個尖銳問題也確實是存在的。
比如,蕭鼎昆一直堅持向同盟國提供無償援助,特別是在關鍵戰略資方面,帝國也一直在向土耳其等盟國,乃至德國這類今後的對手提供無償援助。有點主見的人都知道,首輔這麼做,也是為了讓帝國以更小的代價贏得勝利,是在為帝國的利益著想。只是,在一些不明是非的人看來,這確實是在出賣帝國的利益。
另外,在戰爭後期,蕭鼎昆也確實希望早點結束戰爭。
結果,這一保證國民眾利益的政策,在柳承雄看來,就是軟弱的表現。
按照柳承雄的觀點,帝國本就不應該與美國進行秘密停戰談,而是應該儘快進攻美國本土,用血與火讓美國屈服,並且佔領美國,最終肢解,甚至吞併美國!
顯然,這一主非常極端。
暫且不說肢解美國,以時帝國的實力,以及帝國的體制,吞併美國根本就辦不到。不說別的,吞併了美國之後,帝國肯定要在美國推行民主制度,而在民主制度之下,怎麼控制美國的政權呢?難不成,讓二億帝國百姓移民到美國去?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一來,如果帝國強行吞併美國,結果不是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國(不管是按照國土面積,還是按照人口數量,或者是經濟總量計算,帝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了),而是被一億多美國人活活撐死!
當然,強行攻打美國本土的代價也極為高昂,而且這也正是蕭鼎昆極力迴避的事情。
當然,也不能此說柳承雄就是賣國賊。
作為在野黨魁,柳承雄首先考慮的就是其政黨的利益。另外,在戰爭初期,柳承雄也一直堅定的支援蕭鼎昆,為蕭鼎昆解決了很多問題。只是到了日本戰敗之後,柳承雄才開始強調自己的在野黨黨魁身份。
另外,如果換了柳承雄坐到蕭鼎昆的位置上,恐怕他也不會這麼激進吧。
“現實派”的代表是帝國首輔蕭鼎昆。
在當時的情況下,蕭鼎昆即要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國的國力,改變美國的政治體制,從而從根本上瓦解美國的戰爭潛力,解除美國的武裝,使美國在戰後不再成為帝國的威脅。另外,蕭鼎昆還必須考慮到帝國國內的實際情況,儘量維護帝國民眾的利益,並且改善國內的經濟狀況。
在這二個目的的作用,蕭鼎昆不得不採取中間路線。
一方面,他必須重視岑澤辛提出的那些問題,花大力氣調整帝國的經濟結構,並且逐漸放鬆戰時管制,讓民眾能夠從七年的戰爭高壓中解脫出來,過上穩定的生活,並且享受到戰爭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