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3 / 4)

小說:巨浪 作者:

”號的是排在“吉林”號後面的“武宗”號與“世宗”號戰列艦。這二艘戰艦上的六十七年型艦炮地威力比“省”級戰列艦上的七十二年型艦炮差遠了,對“緬因”號沒有太大的威脅。因此,“緬因”號將炮口轉向“吉林”號的時候,其戰鬥力幾乎沒有多大的損失。

萬幸地是,不管是斯普魯恩斯。還是“緬因”號的艦長,都沒有料到白佑彬會改變交戰順序。結果,當“緬因”號開始向“吉林”號開火的時候。其炮擊偏差並不比“吉林”號小多少。

直到六點四十二分,“吉林”號才獲得了第一個戰果。

從爆炸產生地火球來看,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緬因”號的裝甲,最多在上層建築內部爆炸。沒有能夠對“緬因”號造成太大的損傷。

當然,這枚穿甲彈也讓“緬因”號吃到了苦頭,並且引發了一場小騷亂。

如果說“吉林”號運氣好,那麼前三輪齊射無一命中,根本就談不上“好運”。如果說“吉林”號運氣不好,那麼在僅僅一分半鐘之後,一枚穿甲彈就再次命中了“緬因”號。而且與上一次命中的彈著點幾乎完全重合。這就完全算得上是運氣。

第二枚擊中了“緬因”號艦體左側,前煙囪與後煙囪之間部位地穿甲彈仍然沒有能夠穿透“緬因”號的水平裝甲。卻幹掉了正在附近搶修受損艙室,搶救受傷人員的數十名損管隊員。並且導致“緬因”號左側的損管力量降低了近五分之一。

如果“吉林”號的運氣能夠再好一點,那枚穿甲彈向左側偏大概五米,就能從前一枚穿甲彈炸損的裝甲處進入艦體,而下方就是“緬因”號的一號輪機艙。在穿透了水平裝甲之後,穿甲彈有至少一半地機會進入輪機艙,從而使“緬因”號喪失部分動力。顯然,“吉林”號地運氣還沒有“好到家”。

同樣的,“緬因”號地表現也時好時壞。

在六點四十一分的時候,“緬因”號就打中了“吉林”號。

如同“吉林”號地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無法擊穿“緬因”號的裝甲一樣,“緬因”號使用的重達一千二百二十七公斤的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彈也無法在如此遠的距離上擊穿“吉林”號的裝甲,僅僅在“吉林”號右側距離丙炮塔大概三十米的地方炸開了一個巨大的窟窿,並且摧毀了一座副炮炮塔,炸飛了二座速射炮炮塔。

取得第一個戰果之後,“緬因”號就連續錯過了好幾次機會。

直到六點四十七分,“緬因”號才再次擊中了“吉林”號。與前一次命中一樣,穿甲彈炸燬了艦橋右後方的副炮炮塔,卻沒有能夠對“吉林”號造成致命損傷。

在此之前,“吉林”號連續擊中了“緬因”號三次。

六點四十八分不到,從“吉林”號乙炮塔一門主炮打出的穿甲彈準確的命中了“緬因”號B炮塔的正面裝甲。

雖然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厚達五百毫米的裝甲,但是其帶來的巨大動能震壞了“緬因”號上本來就非常脆弱的炮塔旋轉機構,最終導致其B炮塔僅能在左側七十五度到一百度之間轉動。

可以說,“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大的設計缺陷暴露了出來。

該級戰列艦的主炮炮塔,以及配套裝置的總重量超過了一千七百噸,炮塔與揚彈機構,以及彈藥艙為一個整體,由一臺三百五十馬力的液壓馬達驅動,可以達到每秒四度的水平旋轉速度。

整體炮塔可以使揚彈機構進一步簡化,減少了出故障地機率。

問題也同樣突出。即炮塔的旋轉機構相對脆弱,基座本身就承受了炮塔的重量,如果被穿甲彈擊中,在巨大的衝擊力作用下,很容易損毀,從而使炮塔喪失作戰能力。

相反,“省”級戰列艦採用了分置式炮塔,彈藥艙並不隨同炮塔一起轉動。

這種設計方式的弊端也很明顯,首先會使揚彈機構,以及彈藥艙內的輸彈機構更加複雜,容易出現機械故障。另外,要求炮塔與彈藥艙的結合部位極為緊密,增加了製造與加工難度。當然,好處同樣明顯。即炮塔可以做得“輕”一點,在使用相同承重能力的基座時,其基座的亢餘度更大。即便被穿甲彈直接命中,也不一定會受到嚴重損傷。

兩種不同地設計方式也體現出了美國與明帝國的工業實力差距。

採用分體式炮塔,必須具備大尺寸零部件精確加工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大的水壓機,以及精度更高的機床。如果沒有相當地工業實力,就只能採用整體式炮塔,避開分體式炮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打到這個時候,“吉林”號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