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轉向的情況下。炮擊沒有多大的意義。
相反,“伊勢”號打出的前三輪齊射卻很有威脅,只是運氣稍微差了一點。三十六枚穿甲彈都落在了距離“渤海”號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正是如此,十點十五分,“渤海”號地艦長下達了右轉向的命令。
說白了,“渤海”號要想取勝,而且是在沒有多大損傷的情況下取勝,就必須儘量與“伊勢”號保持足夠的交戰距離。
兩分鐘後,“伊勢”號也脫離了編隊。向南追擊“渤海”號。
問題是。“伊勢”號的最大速度不比“渤海”號快。另外,當時“長門”號檔在“伊勢”號的前面。“東海”號擋在“渤海”號的前面,所以剛開始轉向的時候,兩艘戰列艦都不敢加快速度,免得把炮火引向友艦。
十點二十一分,在與艦隊航向保持七度偏航角的情況下,“渤海”號再次開火。
幾乎同時,“伊勢”號地主炮也打出了第四輪齊射。
可想而知,當時兩艘戰列艦地決鬥有多麼的激烈。
雙方艦長都明白,誰先打中對手,讓對手損失部分戰鬥力,誰就獲得了致勝地機會。問題是,在這種“追逐”戰中,雙方都很難把握住機會。
沒有多大意義的對轟持續到了十點三十四分,此時“伊勢”號幾乎夾在了雙方主力艦編隊之間,“渤海”號也向南“規避”了大概四千米左右。在第八輪的齊射中,“伊勢”號才首獲戰果。
穿甲彈幾乎筆直的砸中了“渤海”號丁炮塔的正面,並且發出了極為耀眼的閃光。
當時,就連第12…3巡洋艦編隊裡的官兵都看到了“渤海”號上出現的爆炸閃光。顯然,“漢江”號與“嘉陵江”號巡洋艦上的官兵肯定為“渤海”號捏了把汗。
也正是如此,“伊勢”號的艦長在此時做出了一個決定:將航向調整到與“長門”號一直的方向上,不再向南追擊“渤海”號。
當時,“伊勢”號的艦長肯定認為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彈打穿了“渤海”號炮塔的正面裝甲。因此,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這個距離上,十四英寸穿甲彈能夠打穿“渤海”號任何一處部位的裝甲,因為炮塔正面裝甲一般是戰列艦上最厚的裝甲。
另外,“伊勢”號夾在了雙方編隊之間,如果前面的“東海”號調轉炮口,“伊勢”號就得面對兩艘比自己強大的戰列艦,到時候不但沒有機會戰勝“渤海”號,還很有可能成為聯合艦隊最先戰沉的戰列艦。
其實,此時“伊勢”號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了。
即便不考慮“東海”號的威脅,“伊勢”號在脫離了背景干擾區之後,完全暴露在了“渤海”號火控雷達的面前。加上週圍沒有其他戰艦,成為了“渤海”號最為理想的炮擊物件。即便交戰距離已經不到一萬米,處於孤立無援狀態的“伊勢”號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渤海”號也立即調整了航線,與“伊勢”號平行航行。
在接下來的三輪炮擊中,“渤海”號的丁炮塔一直沒有開火,因此只有六門主炮參加戰鬥。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渤海”號用一枚四百毫米穿甲彈還以了顏色。
十點三十八分。“渤海”號地第十輪齊射首獲戰果。
穿甲彈打在了“伊勢”號煙囪地前方,與打中“長門”號的第一枚穿甲彈的命中點幾乎完全一樣。只是“伊勢”號與“長門”號並不一樣,在“伊勢”號的這個部位,停放著兩艘大型救生艇與兩艘汽艇,而甲板下面就是存放供汽艇使用的燃氣罐的位置。顯然,“伊勢”號重蹈了“扶桑”號在“薩蘭加尼海戰”中的悲慘命運。
穿甲彈與爆炸的燃氣罐幾乎將“伊勢”號該部位地艦體炸成了廢墟。
只不過,此時“伊勢”號上地大火對炮戰並沒有太大地影響,因為“渤海”號的炮手主要還是依靠火控雷達提供的資料瞄準目標。而沒有太多的依賴光學測距儀。另外。其他幾艘戰艦也都在忙著對付自己的對手。沒有精力理會“伊勢”號。
只不過,壞事從來都是接著到來的。
十點四十一分,從第十一輪齊射開始,“渤海”號地丁炮塔“復活”了。
實際上,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彈根本沒有打穿炮塔的正面裝甲,只是震死了幾名炮手。並且使炮塔內的其他官兵暫時失去了活動能力。隨著新的炮組“登場”,丁炮塔又恢復了火力。只不過,因為二號炮的俯仰機構受到損傷,所以丁炮塔只有一號炮對“伊勢”號有威脅,二號炮成了“充面子”的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