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而且還是四艘極為強大的戰列艦。即便他已經猜到,那就是大明帝國最新式的“皇帝”級戰列艦,可他怎麼也不會相信,十天前還在開普敦的四艘“皇帝”級戰列艦會半路殺出來,並且用兩輪齊射就幹掉了“扶桑”號戰列艦。
別說高野不相信,恐怕當時日本艦隊裡沒有任何人相信,四艘戰列艦在十天內跑完五千多海里的航程,而且還保持著極為旺盛的戰鬥力!
只是,不管高野五十六相信不相信,短短十分鐘,聯合艦隊就從勝利者變成了失敗者。
“山城”號上的大火明確告訴高野五十六,聯合艦隊不是快速戰鬥群的對手,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
第四卷 四龍鬧海 第二十二章 … 雙雄爭功
隨著“山城”號上燃起大火,四艘“皇帝”級戰列艦上的副炮也投入了戰鬥。
一百五十毫米口徑,五十二倍身管的六十七年型艦炮在滿裝藥的情況下,能將六十公斤重的穿甲彈打出二萬六千米。當然,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對驅逐艦一類的戰艦都沒有太大的威脅,更別說是戰列艦了。
主力艦的炮戰中,副炮的最大作用就是打擊敵艦暴露在艦體外的裝置與人員。
比如救生艇、通訊天線、瞭望員等等,即便傷害不到戰艦內部的人員,如果能夠碰上好運,打死對方的瞭望員,功勞就不小了。如果運氣再好一點,從司令塔的舷窗鑽了進去,或者是正好落到某門副炮的彈藥堆裡,那就是真正立下大功了。
誰能否認運氣在海戰中的作用呢?
當然,之前副炮沒有投入戰鬥也是有原因的。
不同口徑的火炮發射的炮彈的飛行線路,即彈道是不一樣的,即便同樣的射程,火炮需要裝幾號發射藥,炮管需要調整到多少角度,都是不一樣的。當時,雷達探測的精度遠遠達不到精確炮擊的要求,所以解算炮擊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