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小說:巨浪 作者:

列艦轉向地時候,“山城”號首先離開“扶桑”號的“陰影區”,暴露在了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的雷達面前,而“伊勢”號與“日向”號仍然留在“扶桑”號地“陰影區”之內。所以四艘“皇帝”級戰列艦隻能瞄準“山城”號。

五分鐘的時間。足夠“山城”號完成最後的“死亡狂奔”了。

當然,運氣也不是完全拋棄了“山城”號戰列艦。

其“出其不意”的轉向機動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第三輪齊射的三十六枚穿甲彈全部落空,無一命中!

當時,“太宗”號上的白佑彬已經預料到了這一結果。

按照他的判斷,日本艦隊應該向左轉,脫離戰鬥,而不是向右轉,繼續戰鬥。即便向右轉,新航向應該大於二百五十五度,以拉開距離,儘快離開快速戰鬥群的炮擊範圍,而不是留在“必殺區”內等死,更不是像武士道一樣,在明知不是敵人對手地情況下衝向敵人地炮口。

另外,當時的雷達只能測出敵艦地距離與方位,而不能測出敵艦的航向。

要測算敵艦的航向,只能測兩次位置資訊與方位資訊,然後用三角函式計算出航向。而當時雷達測距與測角的誤差都比較大,為了測得儘量準確一些,兩次測量間敵艦的航行距離應該儘可能的遠,也就是兩次測量的方位差應該儘可能的大。

如此一來,很難在戰鬥,特別是兩輪炮擊之間用雷達測量敵艦的準確航向。

如果在夜間,無法透過測距儀準確觀察敵艦的側影,就得靠槍炮長,或者是艦隊作戰參謀的個人判斷。

打出第三輪齊射的時候,白佑彬就意識到自己判斷錯誤了。在炮彈飛行的兩分多鐘時間內,雷達測出的粗略資料證明了白佑彬的判斷。“山城”號的航向不會超過二百五十度,而不是白佑彬之前判斷的二百五十五度以上!另外,瞭望員的報告證明,“山城”號仍然在向西南方向航行,而不是向東南,或者正南方向航行(這可以透過戰艦的側影做出大概判斷)。

結果,在第三輪齊射的炮彈落下前,白佑彬就下達了新的炮擊引數。

隨即,“太宗”號首先打出第四輪齊射,另外三艘戰列艦收到了艦隊司令部發來的炮擊引數之後,也跟著開火了。

說白了,第四輪齊射多半有碰運氣的“嫌疑”。

當時白佑彬估計“山城”號的航向在二百三十五到二百四十五度之間,因此在向各艦下達命令的時候,對炮擊引數做了細微的調整,以保證至少有一枚穿甲彈砸中“山城”號,而不是再次落空。

白佑彬此時表現出了一名優秀艦隊指揮官必須具備的素質。即在敵情不明,戰況緊張的時候,指揮官必須當機立斷,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決定。即便只有一半的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也比耽擱時間,錯過擊敗敵人的機會好千萬倍!

另外,祖壽清也一直沒有插手,任由白佑彬指揮艦隊炮戰。

似乎,他也很想看看這個剛剛提拔起來的作戰參謀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事實證明,白佑彬“蒙”對了,或者說,他的果斷決定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四輪齊射,前後有兩枚穿甲彈命中了“山城”號,而且這兩枚穿甲彈都是從“太宗”號上打出去的!

不得不說,白佑彬真有點“私心”。

在確定各艦的炮擊引數時,他讓“太宗”號瞄準了“山城”號沿二百四十度航向航行時必須經過的那片海域。

這兩枚穿甲彈中,一枚打中了“山城”號左舷的二號副炮炮位,另外一枚打在了“唉”炮塔左側的汽艇上面,並且進入艦體後發生爆炸。隨即,此處就燃起了大火。根據戰後日本方面的作戰記錄,這枚穿甲彈引爆了儲存在左舷六號副炮彈藥庫隔壁艙室裡的汽艇煤氣罐,並且由此引發了不可收拾的大火。

確定是“太宗”號打出的穿甲彈擊中“山城”號之後,白佑彬立即讓另外三艘戰列艦調整了炮擊引數,隨即就打出了第五輪齊射。

此時,“長門”號上的高野五十六也被“山城”號上燃起的大火驚醒了。

為什麼在長達十分鐘的時間內,此前一直頻繁向各戰列艦下達戰術命令的高野五十六沒有下達命令,特別是最為關鍵的轉向命令,成為了這場海戰中,除李玉民頻頻犯低階錯誤之外的原因之外,這場海戰中最大的謎團。

按照比較公允的說法,高野五十六是被突然殺出的快速戰鬥群給“震”住了。

簡單的說,當時高野五十六怎麼也想不到,會突然殺出四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