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推託道:“錢產糾紛,可尋裡中老人明斷,老夫與爾等皆為親屬,不便厚此薄彼。”
所謂裡中老人,就是官府設在鄉村中的民事糾紛解決者,多由鄉里之中有威望的老人家擔任,俗稱鄉老。
鄉老雖不是官員,但也是大明最基層組織的重要一員,擁有簡單的司法權,並可以隨時去面見知縣。
花溪裡的鄉老在鄰村下花溪村中,但方清田卻不樂意去找他裁決分家的事,他和這位鄉老並不熟,沒把握讓高高在上的鄉老偏袒自己。所以他口口聲聲一定要方知禮主持。
既然如此,二叔爺方知禮只好答應下來。方應物對此則是很無所謂,在他眼中由誰裁決都差不多。
方清田見此心中暗喜。這大侄子雖然變得強硬果斷,但對人情世故還是見識的太少,不懂其中玄機。他敢說,二叔的態度一定會傾向於他。
方知禮確實拿定了主意,按照長幼尊卑的理念,要略微偏向方清田幾分。
道理明擺著,晚輩就該禮讓長輩,不然都像方應物這小字輩一樣胡鬧,那豈不天下大亂了?只要不是偏袒方清田太出格,就算是公道了。即便那方清之相公回來了,也是無話可說的。
於是方知禮又領著方清田和方應物到了宗祠那裡,同時喊了村裡十幾個骨幹人物旁聽,為的是做個見證,同時分擔自己的壓力。
在宗祠裡方應物掃了幾眼眾人,都是村中熟人,只有一個面生的。八成是外村來走親戚的,方應物沒有在意。
作為分家發起人,方應物先開了口,當眾人面對方知禮道:“我家兩房如今各成一脈,家產公私難分。故而小子意yu分家,請二叔爺明斷。”
說罷,又拿出了父親留下的“委託書”,傳遞給人群中識字的看,確認無誤後,算是證明了自己具備與二叔分家的資格。
有人高聲道:“這簡單得很,所有屋舍田產你們兩房一人一半,立約為誓即可!快快了結才是正經,我等還要下地插秧去,農時耽誤不得!”
方應物依舊老神在在,很是沉得出氣。但方清田卻極其不滿了,生怕真按照這個法子裁斷,連忙對方知禮道:“不可一人一半,我另有細情請二叔主持公道。”
“你說。”方知禮點點頭道。
方清田隨即振振有詞道:“當初父親讓兄長一直讀書,而我卻在家務農。兄長讀書考學花銷不菲,這些錢都是從我家公中出的,前前後後用去了許多才供應他考中秀才,但我卻是一無所得的。莫非這些都不折算進去麼?”
方應物詫異的抬眼看了看叔父,原來他也不是沒有準備哪,這裡面只怕還有小算盤。
又聽叔父繼續說道:“當初我家有十二畝水田,為了兄長讀書考試,先後賣掉了四畝。如果不賣田,現在分家的話我該分到六畝。我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把這賣出去的四畝都由長房承擔,讓我分到我該有的六畝就行。”
根據這個方案,現有八畝田中,二房將分走六畝。長房便只能剩下兩畝了。
方應物算了算,分給自己兩畝是斷斷不行的,無法讓自己脫產。也就是說,如果把兩畝地租出去,收回的租子還不夠自己吃的,除非自己親自下田種地。
方應物暗暗冷笑幾聲,叔父這人,簡直把斤斤計較這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啊,這個方案只怕早有預謀了罷,可惜都是用錯地方的小聰明,因小失大的小聰明。
不過方應物仍然不動聲sè,冷眼旁觀二叔爺這個裁決者。
卻見方知禮考慮片刻,在兩邊之間掂量了幾下,這種因為內部矛盾引發的分家,總會有吃虧者。方清田此人有時候比較渾,心胸也不寬,如果讓他不滿了,以後動輒給自己家裡挑事生非,也是樁頭疼事。
相比之下,長房方清之那邊畢竟是書生體面,方應物年歲又小,大概不會像方清田那樣耍無賴,相對好應付,委屈幾分沒關係罷?
換言之,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想至此方知禮便道:“所言有幾分道理,可以按此照辦。秋哥兒以為如何?”
宗祠堂中其他十幾人的目光一起看向方應物,卻見他出人意料的聞言燦然一笑,灑脫的對方知禮作揖道:“長輩都做了主,哪還有小子不滿的地方,照做就照做罷。”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這方應物居然如此痛快?看著挺聰明的少年人怎的犯起了糊塗?這樣的虧說吃就吃了?
但方應物話頭一轉,問道:“不過小子也想確認一句,叔父比我多分了四畝地,算是把當初花費在家父身上的錢財追了回來。那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