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問道:“那千字文你會背嗎?”
周旭露出一絲自得的神色,言道:“回稟將軍,略記一二。”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千字文琅琅上口,作為韻文,再好不過,但是我卻有一種更簡易的辦法。”
李重九腦中思索了下,先將拼音如此後世的高科技排除掉,言道:“如陸大家,所作切韻,我聽說一共為近兩百韻字,分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如此實在太煩。”
“我們以反切的方式,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嗯,定三十幾個聲類,二十幾個韻類,作出一本韻書。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吧。”
周旭聽了當下一寒,手指了自己,言道:“將軍真折煞在下了,在下何德何能,能著書立世,立言乃是大儒之所為。”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不是還有我嘛,你儘管去辦,不懂的再問我,此事若能成了,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周旭本來一副信心不足,要推辭的樣子,但是但凡作為讀書人,還頂不住這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誘惑,於是ita答允暫時一試。
一旁姬川看著李重九,倒是有幾分詫異。
據他所知李重九乃是寒門出身,之前不過一介少賊,而來懷荒鎮之中行伍,學識為何能如此淵博。
如此不提,而這定韻書之事,怎麼看來,也不像是泛泛之舉。
按照姬川的看法,這簡化的韻書,應該是推廣教學,讓寒門子弟讀書識字,一種更快速上手的辦法。按照如此只要很短時日,寒門出身的子弟,還有軍中將領就可以讀書識字,當然要他們書寫還是沒這麼快的。
不過此事若能成,那麼對於百姓而言,確實可以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來形容,當真是野心抱負不小。
這是故意為之,還是純粹恰巧,難道他真的如嘴上說的,沒有以寒門取代世家的想法。
姬川不明所以,當下拱手言道:“將軍既是需人才,我尚有一二同窗,不如替將軍引薦。”
李重九笑道:“如此就勞煩了。”
姬川聽後點了點頭,當下連忙舉步去寫信了。
事實上,自懷荒鎮開鎮之後,李重九就有心讓蘇素替他在舊日同窗之中,尋覓幾位幫手。
要知道河汾門下,還是出了幾位大牛的。
可惜是,因為懷荒鎮偏遠,另外加上李重九寒門出身,故而皆是無人答允。
這一次孫二孃病癒,蘇素說是準備前往拜訪幾位舊友,看看能不能替李重九拉攏過來。
只是現在李重九身邊,唯一可以稱得上歷史名人的,恐怕也只有曇宗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文學註冊會員推薦該作品,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
李重九睡了一夜起床後,服侍他的老嫗,當下給他和平平端上,一大碗羊雜湯。
兩人剛喝到一半,就看見一人披頭散髮地跑進來。
李重九看了好久才認出,這如同叫花子一般的乃是奉命作韻書的周旭。
周旭似餓了幾日,一見李重九手上的羊雜湯,當下也不顧燙嘴,稀里嘩啦地喝了起來。
平平見了對方這個樣子,趕緊端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到一旁,慢慢舔著。
李重九見了好笑,當下又讓老嫗,再端上一碗羊雜湯來。
見周旭一碗湯水連著羊雜,吃得是乾乾淨淨,當下李重九才問道:“韻書編得如何了?”
周旭將額頭的亂髮一撥,然後拿出幾張麻紙來,言道:“侯爺,這是我和幾位書辦,窮十日之功,又三日不眠不食,整理出了三十六個聲類字,二十五個韻字。”
周旭如此,亦是十分欣喜。
李重九看了紙張上,滿滿寫著,端透定泥,精清從等字。
要知道隋唐時,中原漢話後世言語不同,中國言語,歷經上古,中古,近代三個不同階段。
隋唐語言乃是中古漢語,其話音不可以用,現代拼音中啊,哦,鵝,依,嗚,籲來表達。現在李重九所講的中古漢語,近於類似現代很多地方方言,如閩南語中就存有唐音。
譬如很多古詩,現代漢語讀不押韻,但用地方方言一讀。即可押韻。
李重九看了一下,隨便說出一個漢字。周旭即可用一個聲類字加上一個韻類字,組成他的讀音。
如此教習時。可以先認這六十個聲韻母字的發音,即可在標註之下,念出每一個漢字的讀法。
李重九十分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