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近也有十三四萬的兵力,與他的十一萬主力會師有,兵力竟是超過了二十五萬。李重九還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多的兵力,進行這樣規模空前的遠征。

太陽昇起,岱海的湖面上白光閃耀,看過去明晃晃地。而李重九隨目望去,岱海邊上兵戈如林,人馬也是會聚成海,這一刻他信心萬丈。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重九在大洛泊祭天誓師,宣佈草原各部追隨自己起兵討伐突厥!

當下二十五萬的兵馬滾滾向東行進,直指突厥汗庭鐵山所在。(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

在大洛泊誓師之後。

李重九命英賀弗率領三萬室得奚騎兵,與尉遲恭的一萬人馬會師,先攻下襄城,打通向太原的通道。而李重九卻率主力大軍向西北進兵,直插白道,往陰山山腳而去。

二十餘萬大軍進入茫茫草原,這時候已近高原冬日,太陽昇得不高,就在遠處起伏的山巒上緩緩而行。

蒼穹上幾乎白得透明,四野茫茫,草木已黃,這裡的草原上前幾日下過一場大雪,太陽一出來就將黃草都照白了,雪微微融化,四野一片白光光的,直晃人眼睛。

來自草原的騎兵,都是十分習慣地將袖口罩在臉上,以免被雪晃瞎了眼睛。而從內地來的漢軍士卒,卻不清楚這裡,不少人被這雪景晃得直留眼淚。

鷹揚郎將王實一直流淚罵道:“這是什麼地方,居然這麼詭異。”

王實一旁的郭孝恪騎著馬,見王實這個樣子不由哈哈大笑。郭孝恪當下調侃王實道:“你猜猜這是哪裡?”

“不知道。”

郭孝恪當下將刀鞘指著遠處覆著白雪的山頭道:“這都不知道,你眼前的就是陰山了!”

王實睜著流淚的眼睛,看了半天,才看見遠處的山巒,好似白色的蘑菇,才剛剛露出一點來。

王實少年心性,那點痛楚早沒有了,十分地興奮道:“啊,我們終於打到陰山啊,可是為什麼突厥人都沒見一個呢?”

郭孝恪道:“當然是都跑了。我大軍一到,頡利也是不敢直接迎戰,否則這敕勒川草原上,必定是突厥上好過冬草場!”

“敕勒川草原!”

王實聽到這個名字,不由悠然地唱了起來,敕勒川,陰山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敕勒民歌。他常常聽著部下高車族士卒在那唱著。他們說這敕勒川以前是他們高車人的故鄉,後來突厥人勢大就佔領這草原上最豐美的地方,將高車人趕出了家園。

郭孝恪聽王實這麼唱,點點頭道:“你也聽過這歌啊。”

此曲十分動聽。詞更是琅琅上口。郭孝恪也是跟著哼了幾句。至於一旁的高車族士卒,聽到這熟悉的曲子,就是更加忍不住唱起來。接著不僅僅是高車部計程車卒。連奚族,契丹,漢軍士卒也是跟著唱了起來。

大營之中,士卒停下歇息,正是埋鍋造飯。眾人一邊唱著歌,一邊做事,舒緩了不少遠征的疲乏。

而這歌聲悠揚也是傳到了大營之內。

李重九此刻正與諸部大將商議攻打突厥之事。

李重九聽見士卒歌唱,微微詫異了一下,走出大帳與眾將聽了一會笑著道:“看來我軍士氣高昂!”

眾將紛紛稱是,當下李重九走回大帳,繼續方才的軍議,與諸將商議道:“朕率領二十餘萬的主力大軍挺進敕勒川,就是為了尋頡利決戰的,只是頡利跑得倒是挺快的,竟然不敢與我軍應戰!”

“三日之前,據訊息回報,他們已是撤向了陽山,看樣子要經過陽山高闕,取道返回鐵山!”

陰山在古代有狹意和廣意之分,一種說法是,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通稱作陰山,此是廣義。還有一種狹意,就是將位於北河東南岸的烏拉前山,稱為陽山。而將‘河南’的陰山,稱為陰山。

比如李重九當前敕勒川草原上的山脈,就稱為陰山,也就是今日的大青山。而烏拉山為陽山,與陰山並行,是位於黃河支流烏加河以北,按照以北為陽,以南為陰的說法,故而命名為陽山。

聽李重九這麼說,額託道:“陛下,頡利逃得真是夠快了,不過我看他不是不敢於我們一戰,而是要將我們大軍引入陰山之中,利用地勢再作以殲滅。”

突利當下道:“頡利這是找死,他以為我們不懂得地利嗎?陰山,陽山的山口,我突厥的勇士從小閉著眼睛,就能走!”

有突利這樣的帶路黨就是好,李重九心底暗贊,但面上卻是道:“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