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1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十五萬豈非去年的三倍!”這會連陳孝意亦是吃驚了。

魏徵亦有點微微動容,長史溫彥博言道:“去年購得民債的百姓,今年皆是受益,有他們在,故而幽州百姓對我們更是信任。”

“不僅僅如此,”王珪言道,“我們今年在易水大破夏軍十萬人馬,生擒竇建德,大有一統河北之勢,故而幽州百姓對我們亦是更加的有信心才是。”

李重九聽溫彥博,王珪所言點點頭,這民債之事,也是百姓對於政府信心的體現,去年自己定了半分利,百姓來購的也不過是五萬貫,但今年自己降為三厘利了,竟然得了十五萬貫。

有了這十五萬貫,李重九今年就算博陵郡的錢糧,還沒有收上來,也可再募一萬府軍。這寅支卯糧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眾臣們皆是滿臉喜色,李重九盤算著如何擴軍。

而王珪卻是出聲言道:“啟稟上谷公,卑職以為眼下有一件急事,必須要辦了。”

眾人皆知王珪所言何事,皆是笑而不語。

王珪大聲言道:“眼下幽州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上谷公在此時此刻登上大位,可謂是眾望所歸。卑職懇請上谷公,早圖大業。”

溫彥博言道:“卑職亦是如此認為,眼下幽州龍氣所聚,早有異象,民間早有讖言,說二九相重,幽州當有聖人出!”

李重九一愣,心道這也行,重九重九,不就是二九相重,記得這算當年哪個相士和自己老爹說得話吧。

王珪,溫彥博二人表態後,魏徵亦是朗聲言道:“卑職附議。”

陳孝意以及數名一旁文官亦是表態。

李重九目光掃過眾人,笑著言道:“既眾位如此推舉,我也就順天時,應人和了。”

ps:最近起點有全本訂閱的優惠活動,用藍鑽換可以九折優惠,拜託書友有餘力的支援一下,向均定一千衝擊一下,謝謝各位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七章 國號之爭

幽州刺史府。

幽州的文武官員齊聚。

刺史府內自溫彥博,陳孝意以下三十多名官吏皆至,郡守府中魏徵,盧承慶等二十多名郡守府官吏也是同至,此外還有薊縣縣令,縣丞,縣尉等官吏五六人,亦是坐在左列。

文左武右,右列自是徐世績,薛萬徹,王君廓,王馬漢等漢軍大將,而英賀弗,額託等番將亦是坐在其中。

大堂內熙熙攘攘的擠了上百號人,因為人太多容納不下,溫彥博,徐世績等人尚有蒲席而坐,至於其他官吏,武將就只能坐在腿上,肩膀挨著肩膀的一路坐到門邊。

眾人今日齊聚,是因為李重九稱王在即,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其具體細節之事,但卻關乎重大,眾官員意見不一,實在是眾口難調。一部一部的議論,不知何時何日才能說完,所以今日眾人齊聚,一併斷個分曉。

李重九坐在主位上輕咳一聲,下面的官吏皆停止了嗡嗡般的議論之聲。

李重九言道:“吾稱王在即,首要就是正名,依諸位看國號當如何擬定?”

話音剛落,涿郡郡長史高徐道,即從蒲席上起身,言道:“臣以為,王上定鼎於幽州,幽州乃古燕國之地,古時召公奉武王之命滅商紂有功,封於薊,後因其地近於燕山,故而國號為燕,臣以為以燕為國號,再恰當不過了。”

高徐道說完,盧承慶又是數人起身發言,他們都是涿郡當地人。他們發表意見,都是希望李重九以燕為國號。將來更側重於河北。

但亦有人出言反對:“燕國一直地處邊陲,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國。若以燕為號,恐怕難生認同之感。”

這人說完,這時林當鋒起身言道:“詩經有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因玄鳥而生。商始於東,今人又尚於三代,名聲遠過於燕,王上定王基於河北。以商為國號,可以聚攏人心矣。”

此言一出,室內一片譁然,不少官吏皆是憤慨不屑地言道:“豈可以暴戾的殷商為國號。”

還有人言:“此人出身商賈,以商為號,豈非要顛覆士農工商之序。”

還有人則是看向李重九,聽說李重九也是出身商賈,這以商為國號,莫非是他的意思。

林當鋒不緊不慢地言道:“我知各位對商之名。即有不滿之意,但對商之偏見,多有誤解,周史官筆斷春秋。自對殷商多有詆譭。關東關西之爭久矣,夏周皆起於關西,而殷商起於關東。當年周人為了滅商,便自稱為夏。意為復夏而滅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