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3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之心,但心腹班底的背叛卻是可以,所以這才是李世民的底氣所在。

李世民的底氣,就是李唐看不見,抓不著,卻能左右天下的大勢。大勢就是人心相背,如同歷史上攻伐王世充,王世充除了能保全一個洛陽外,河南周邊郡縣,李唐大軍一至,皆是不戰而降,甚至簞食壺漿;恭迎王師。

此刻李唐大勢已漸漸有匯聚成江河之勢,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這等梟雄,雖已明白如此,仍是逆流而上,但大多數人卻想順流,而不思逆流。一旦大勢所聚,溪流澎湃成江河,方時成就帝王將相。

至於逆勢而動者,成王敗寇時,誰還記得你曾經了得。

故而識時務者,都是順勢而為,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當竇建德為李唐所敗,為小兵所執時,誰能說竇建德不如一個小兵,只能說竇建德的時運不如李唐罷了。

現在李世民就是藉著這大勢,迫使李密非得從己之意。

王君廓言道:“現在黎陽城內人心惶惶,河南之眾也盡歸李唐,王世充所有,我看魏公現在有棄黎陽之意。”

“二當家,李密這廝若棄了黎陽,還有哪裡可去?要知道除了黎陽倉之外,這河南河北哪有地方,可供幾萬大軍吃食的。”

王君廓看了王馬漢一眼,言道:“或者這正是今日李密來的用意,我猜李密不是想去別去,而是去幽州!”

此言一出,李重九,王馬漢皆是動容。

王馬漢正要拍桌子罵娘,卻被王君廓一瞪,只能坐了下來,口中卻仍不住直娘賊,賊廝鳥,忘恩負義狗賊的大罵。

李重九想到今日李密的口氣,似乎確實隱隱有此鳩佔鵲巢的打算。自己當初在白馬寺,在晉陽,兩次向李密獻計,先奪河北,後聯山東,再謀東都爭雄於天下。若是當初李密能夠依計行事,就算自己佔據了幽州,也哪敢與瓦崗軍這幫精兵猛將爭鋒。

反正不讓李淵當皇帝一統天下就行,也算退而求其次了。

結果李密沒有完全聽從,雖比歷史上延遲了半年攻打了東都,但最終還是讓李唐,乘虛而入奪了關中。

而今敗在王世充之手,事有悔意,這才想著去河北東山再起。幽州之地,乃是李重九百戰而得之,豈能拱手讓之。就算李密肯甘為人下,李重九也不能作劉備借下邳於呂布之事,或者成為第二個翟讓。

此刻魏公府內。

府緣柳燮站在李密身後,雙手交握,背心微躬,低頭向地一副謙卑之狀,但臉上卻連連浮出冷笑。

作為瓦崗軍的府緣,柳燮事實上早已是投靠了李淵,從李密殺翟讓之初,他就明白李密並非是能奪取天下之主,故而暗中與李唐往來。

眼下李密兵敗於邙山,正是給他勸動李密的機會。

見李密不語,府緣柳燮裝出十分誠懇的樣子,言道:“魏公,正如方才秦王所言,天下大勢,皆為李唐所有,以天時論之,民間有讖言,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所不知,所言者,李氏將代楊氏為天子。”

一旁王伯當言道:“這話我也聽過,但讖言豈能輕信?”以往讖言在瓦崗軍中人人皆知,無非李密也是姓李,但現在形勢一轉,變成了李淵。

柳燮拱手言道:“無論信或不信,但前朝之讖,如亡秦者胡也,大秦亡於胡亥,代漢者當塗高也,曹操為魏公,魏乃是門闕,立於道上,當道而高大者,魏也,卻無不應讖。而今李氏當為天子,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誰能不知。”

王伯當爭不過柳燮,頓時啞然無語。

柳燮繼續言道:“天時即天命,此一也,李唐現據關中,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東順黃河,乃是順流而下,在此對山東河北用兵,如高屋建瓴也,何況幷州又握李唐之手,天下地三分,李唐已據其一,天時地利有之,此二也。”

李密,王伯當面色陰沉皆是不語,唯有柳燮聲音咄咄逼人的迴響在二人耳邊。

“李淵出身隴西李氏,乃關隴門閥,其母為獨孤氏,其孫媳長孫氏,皆為代北貴戚。而李淵在朝為官二十年,人稱德厚,交遊廣闊,如盧赤松,靳孝謨等舊吏,與之無不交好。李淵入得長安,故而士族,官宦無不歸附,關隴,代北門閥為其門下行走,地方郡守,皆不戰而降,以郡以城來投,豈非人和,此三也。”

“天時地利人和,盡數歸之,李唐奪取天下,大勢所趨,魏公何必遲疑不斷,不如現在附之,功可比於竇融,若是……悔之晚矣。”

柳燮說到最後,幾乎聲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