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門庭若市。而這時又傳來,李密在洛水大敗王世充十萬大軍的訊息,這一幕猶如在冰上突然潑灑了一瓢子熱油,頓時滋滋有聲,令各士族們,走訪房彥藻走得更勤了。
房彥藻背後即是李密,李密即眼下天下中最有可能奪楊廣而代之的人物,在此大利好的前提之下,所有的幽州士族們都恨不得夜夜來捧房彥藻的臭腳。李重九聽聞這房彥藻初時,還十分矜持,但後來也不可避免的腐化了,僅是美姬,婢女就笑納了二十幾個,至於其他財寶,更是不計其數。
眾將聞之鄙夷,而李重九卻以此來警醒眾將。
但隨著李密的大勝,這一回連涿郡三大士族對於李重九的態度,也發生轉變了,盧家雖仍然是不冷不熱的,但已表明態度,支援李重九作為幽州刺史。
當下李重九投桃報李,將盧承慶提為涿郡郡司馬。
盧家一表態,當下其餘涿郡士族,也消除了原先三個不的政策,涿郡大小官吏們,亦是重新上崗,開始工作,將一個月來積累的公務開始處理。得到了士族的認同,如此李重九才算初步將整個涿郡把握在手中。
至於房彥藻見涿郡大小士族,皆歸附了魏公,李重九亦相安無事,當下十分滿意,當然更重要是他這一次在涿郡收穫頗豐。
於是房彥藻向李重九告辭,準備向李密覆命。房彥藻雖走,但卻留下了魏徵在此,說是輔佐李重九。
李重九當下也知道李密的意思,魏徵在此,也算是對自己一個監視,但是李重九對房彥藻此舉卻是十分感激。畢竟現在李重九麾下除了溫彥博外,其餘文官皆是能力平庸,有了魏徵之助,李重九總算麾下添了一名幹臣。(未完待續。。)
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
涿郡郡守府之中。李重九與魏徵相對而坐,中間放在一壺梅子酒,而身下則是葦蓆。再度相見,李重九眼中,魏徵仍是給他一種頗為嚴肅,不苟言笑,有種不怒自威之感。
魏徵率先言道:“魏公讓我在此輔佐李使君,以後若是魏某有何人可以值得使君差遣的地方,還請使君儘管吩咐。”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也好,我早賞識魏兄久矣,既然如此,我也就大膽請教魏兄,幽州之地雖不大,但亦是朝廷重地,眼下經王須拔,羅藝,高開道等賊肆掠過,百姓困窮,敢問應如何治理?”
魏徵捏須言道:“使君,大亂之易治,譬飢人之易食也。李使君只要有愛民之心,放任地方修養生息,勿動干戈,數年之內幽州可復舊觀。”
李重九聽後,笑了笑,又問道:“百姓易治,但是碩鼠難清,涿郡士族們偷盜糧倉,將糧米販賣,以此謀得私利,又在河流上游私設水壩,為一己之私,而截斷河流,導致兩岸百姓無法耕田,還隱匿人口,壓低田賦,導致我府庫空虛,這都乃是大弊。”
魏徵言道:“使君,幽州士族自漢以來,已有數百年,早已是在當地根深蒂固,就骨肉血脈相連在肌理之中,不可剖去,眼下之幽州,戰亂方平,如同人染沉痾,大病之下,不易下猛藥,需緩緩補之,待身體康健之後,使君再圖謀後效。”
李重九露出深深贊同的神色,但言道:“話雖如此。但眼下如何能忍?”
魏徵拱手言道:“某觀使君之志,並非是幽州一城一地。現在幽州士族不可依附,乃是使君之勢。不足以讓他們心服口服。某建議使君大可廣集糧草,訓練精兵,從寒門,商人之中招收翹楚為官,在民間鼓勵耕戰,在沒有勝勢之前,絕不可稱王。”
“之後拓地四戰,威服狄夷,積蓄軍功。秦昔日乃蠻夷之國,但六世能得天下,使君切不可操之過急。”
李重九聽了雙目一凜,笑道:“魏兄,為何說我有稱王之志,我現在可是奉魏公旗號。你也是魏公的臣子啊。”
魏徵搖了搖頭,言道:“品心而論,魏公乃是天縱之才,短短不到兩年。從落魄之地,而至今日手握五十萬大軍,三分之一天下。我魏某生平很少服人,但魏公卻是唯一一人。魏公實乃是曹操。孫仲謀一般的梟雄。”
“但越是才華出眾之人,越是不肯納諫,魏公自持才高。不肯聽從他人之意見。而我當初在魏公府上時,曾給魏公獻上十條建言。但是皆被魏公駁之,於是我明白魏國公府並非是我魏徵一施所長的地方。說實話。我來幽州,是自己向魏公請命的。因為我認為李使君雖不如魏公,但卻是位肯虛心納諫的人,故而魏某的才能在幽州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我不如李密。李重九聽了這句話,難免心底有些不舒服,哪裡有人當面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