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1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如尉遲恭,趙全庭,趙雀兒,陳克他們看著一批一批的鎧甲,強弓硬弩裝備到軍中,看得眼都是花了。

上谷郡八千郡兵,涿郡一萬郡兵,以及遼西郡的兩千郡兵,皆是換上了鎧甲。

這武庫之中的鎧甲,大多乃是兩檔鎧,也有不少明光鎧,以及少量筩袖鎧,足以兩萬郡兵人手一件鎧甲的。

不多對於大部分步卒而言,鎧甲還是太沉重了,披著二三十斤的鎧甲,長途上路基本不可能,所以平時鎧甲都裝載在車上,由輔兵運載,待作戰時,再統一穿上。

所以步卒最怕就是伏擊,在行軍路上,萬一遭到伏擊,他們的鎧甲都是來不及穿戴的。就算列陣之後,步軍要想追擊,披著如此厚重的鎧甲如何能夠追人,故而沒有騎兵的重步兵隊永遠只有擊潰戰,無法取得勝利。

至於強弓硬弩,那才是武庫之中最大的收穫,僅僅是三石的臂張弩,就有三千張,至於四石至五石的踏張弩一千張,五石腰開弩五百張,馬軍用的於馬上用的馬弩一千張,還有輕便的手弩,以及於可裝填五箭連射的連弩,一弓三矢弩,也有幾百張。

當然還有二十部床弩,這床弩分別有三牛弩,五牛弩,八牛弩不等,其中既有當初在御夷鎮城頭擊殺契丹大將的床弩一樣的銳器,有的更勝之。

這些武器。都是大隋一國國力的積累,全國一百九十郡的物質。隋煬帝為是實現征服遼東的霸業,將這些物資都屯駐在涿郡。現在皆是便宜了李重九。

其餘刀劍矛槍,陌刀馬槊步槊都不用提了,武庫裡堆積如山。

李重九的兩萬郡兵,經過這一番裝備,至少在裝備上,比大隋當年遠征高句麗的最精銳府軍,不需多讓,甚至還有過之。

至於糧倉之中可支四萬人三年的囤糧,李重九決定用之作為軍需。讓自己麾下的兩萬郡兵,以後不用軍屯了,一併脫產,進行常備軍的訓練。

從武庫之中,還收撿了一千具馬鎧,想到羅藝那支令人聞之色變的幽州鐵騎,李重九想到將來若是向河北,遼東用兵,在一馬平川之地上。重灌甲騎無疑是破陣的良器。

只是李重九現在大多數的戰鬥,都草原上的突厥馬,或者隋軍牧場自養的焉耆馬,其餘就是大量的挽馬。李重九手上根本不缺馬。而隋軍之中馬匹也是不缺乏,按照後來唐軍府兵出戰時,十人一隊的府兵。都要裝備六批以上的馱馬方可。

但是挽馬,馱馬雖可堪負重。但不善於疾跑,爆發力幾乎沒有。突厥馬雖賓士迅速,並吃苦耐勞,能耐粗飼,但個頭矮,負重差。至於焉耆馬各方面皆算上,沒有明顯短板,但也沒有具體的優勢。

所以李重九要組建重灌甲騎,想到的也只有遼東馬,所以李重九說服突地稽,挑選數百靺鞨騎兵,補充入萬勝軍,將萬勝軍擴充為一支兩千騎的精騎。

而萬勝軍之中,八百靺鞨騎兵統一皆著人馬披甲,李重九與突地稽一併與涿郡城外,檢閱了這支人馬。

只見靺鞨騎兵,皆是穿著裡面厚鎧,外面則統一穿著氈衫,臉上卻覆蓋著鐵面,幾乎只露出兩隻眼睛,而戰馬也是除此,高大的遼東戰馬拖起重重的鎧甲與人,卻十分輕鬆。

除了鐵甲之外,與羅藝那支幽州鐵騎相較,女真騎兵在馬上則隨意多了,除了一律皆有一張角弓之外,還有狼牙棒,骨朵,長矛,大槍,棍棒,大斧,小斧,鐵錘等等五花八門。

李重九也詫異,大隋騎兵衝陣時,使用武器多是馬槊,或者長矛長槍,都十分統一。

哪裡有女真騎兵這樣的,突地稽則是不以為意,對李重九說,兒郎們都懶散慣了,你們漢人那麼多規矩,他們才不會呢,放心,我們靺鞨人有靺鞨人自己的戰法。

李重九本想讓突地稽,將靺鞨重灌騎兵操練了一下。突地稽哈哈大笑,言道你們漢人的操練,我們可不會,我們靺鞨人一生本事都在打獵上,打獵與打戰是一樣,不同是一個殺畜生一個殺人。

說完李重九讓突地稽,讓靺鞨騎兵進行遊獵時演練,只見本來看似散亂的靺鞨騎兵,雖陣形散亂,但行進間卻是進退有序,前後結隊行進,還有弓騎在旁掩護。

似乎根本沒有操練,這一切打戰的本事,就是天生的一般。

李重九不由感嘆,歷史上與粟末靺鞨同宗的黑水靺鞨後代,女真騎兵,歷史上女真騎兵,就是以重灌鐵騎而聞名的。宋人評價女真騎,說虜有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

女真騎兵堅韌善戰是十分有名的,什麼女真不滿萬的話就不提了,他們自己就常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