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聞此差點一口血噴出來,看向那男子,心底頓時殺機大動。
趙欣剛要發作,一旁風聞司的一名別將走上來,對趙欣身旁道:“郡守,不可動怒,此人乃是我風聞司潛伏在江淮軍中的細作。”
趙欣聽了驚訝不已,什麼事還有比這更荒唐的。此刻趙欣只是一心想將對方殺死,卻沒有料到這人居然是風聞司安插在江淮軍中的細作,那還不好動手了。
“此事當真?”趙欣問道。
這名別將道:“是的,此事關係到我風聞司的機密,不便與郡守道出,不過此人確實是我風聞司細作,當年杜伏威殺了陳陵後,對方隱姓埋名,為的就是接近杜伏威刺殺對方,後來成為我風聞司細作後,暗號為赤星,為我們傳遞了不少機密。”
“原來此人就是赤星,”趙欣對這細作也有耳聞,不過他又問道,“既身為細作,又怎麼能輕易成婚呢?”
這名別將面露為難之色。
趙欣道:“請告訴在下,將來必有後報!”
這別將道:“此事我也不清楚,聽說是上面一手安排的,其中有什麼深意我也不知道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
徐州城中。
徐州刺史王世辯,自認為是一個十分善於審時度勢的人。作為王世充的兄長,洛陽被攻陷後,他沒有了兄長勢力的扶持,徐州人心浮動,將領士紳都是不穩,隨時可能會起來造反。
作為一方重鎮,徐州在爭天下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但是又因為位置四通八達,靠近畿輔,又不足以割據一方。所以王世辯當機立斷,宣佈投效李唐,藉助了李唐的聲勢,才安撫了麾下將領士卒,讓徐州局勢穩定下來。而王世辯投降李唐還算十分能審時度勢的,也算為自己將來鋪了後路。
但是眼下王世辯卻有種心灰意懶之感,身為徐州刺史,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徐州刺史的前任,三國時候的陶謙。陶謙無力對抗曹操,請劉備來助自己,後來又將徐州託給劉備。
王世辯想到現在的處境,不由覺得歷史何其相似,陶謙換成了自己,而劉備換成了杜伏威。不同是陶謙是主動請劉備來的,但是杜伏威卻是不請自來的惡客。
在李重九率主力大軍登陸東海郡後,杜伏威後路就遭遇其大軍截斷,杜伏威的四萬餘人馬放棄了攻打琅琊郡,而是不容分說地避入徐州境內退避。
作為名義上的同盟,王世辯這根本無從拒絕,但沒有想到杜伏威一入徐州之後,即鳩佔鵲巢,當下將王世辯架空,將他手下的人馬盡數奪了,搶過兵權來。王世辯竟然絲毫沒有反手之力。
“王兄,怎麼不說話。眼下趙軍大軍是壓境,徐州危在旦夕。你有什麼計策?”
堂內,杜伏威打斷了王世辯沉思這麼說道。
王世辯淡淡地道:“眼前一切聽憑吳王做主了。我哪裡還有什麼計策。”
杜伏威笑了笑,當下不去理會他。事實上,他也是佩服這妙計,本來後路被截斷後,他的處境是極度危險的,但是輔公佑向自己獻計退入徐州奪取王世辯之地後,不僅有了轉圜之地,而且還順手牽羊,從李唐手中奪來這樣的重鎮。實在是高興。
何況還不用擔心,李淵因此來怪罪自己,當然若是王世辯為李淵嫡系,又是兩說了。不過杜伏威不高興的是,自己才剛剛退到徐州,趙軍就從四面八方壓上,追擊到徐州城城下。杜伏威現在準備依靠徐州的城防抵擋趙軍一二,死守待援。
見王世辯一臉陰鬱,杜伏威也不去理會他。這樣的人城府太淺,喜怒形於色,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麻煩。
杜伏威當下以自己江南道行臺尚書的身份,在王世辯府內作下安排。讓自己的親信上各處城頭把守,同時將王世辯手中的徐州軍都打散了,以一比三的比例。混入江淮軍中,重新編隊。如此既加強了自己的勢力。又消除了隱患。
決定釋出後,看著敢怒而不敢言的王世辯。杜伏威不由冷笑,心道若不是要給李淵幾分面子,自己現在就大可以將王世辯殺了,但眼下他的兵權已被自己奪去,也不擔心他掀出什麼事端來,就讓他多活幾日也好。
當下杜伏威將王世辯打發走了,索性連徐州刺史府自己也佔了下來。
王世辯走出刺史府後一臉怒色,到了這時候一人卻走上來道:“王使君,是否有空,說一兩句話?”
王世辯看去原來是杜伏威的副手輔公佑。王世辯當下沒有好氣地道:“我與你有什麼好說的?”
輔公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