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3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禹時,就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此乃是天子之地,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五服見明親疏,辨王化,自是距離天子國都越近的,越乃是文明之地。

洛陽,關中乃是漢人的龍興之地,無論遷徙到各處,但對於建都在洛陽,關中的勢力,仍是有一種認同感,歸屬感。所以這難怪,為何幽燕士族對於遷都往中原都沒有反對,而對遷往塞外的懷荒鎮,則是絕不妥協的原因了。

而在隋唐以前,河北人口雖不遜色於河南,但論及政治經濟中心,這時仍是遠遠不如關中河南,至於川蜀,揚州就更不如了。

姬川出首言道:“此言差矣,吾聽聞古人論建都長安為建瓴之勢,建都洛陽為宅中圖大之勢,建都幽京則為挈裘之勢。”

“此意為何解?”盧承慶問道。

姬川言道:“關中山河四塞,地勢高峻,居高臨下,故稱建瓴之勢;洛陽處中原四通八達之地,可向四面擴充套件,故稱宅中圖大之勢;而挈裘為提衣挈領之

意,環以滄海其東,據上游之勢,以臨馭**,以燕云為險。”

“幽燕士卒敢死善戰,民風彪悍,無論百姓士卒人人敢死,勇於爭先,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河北精兵,為天下雄,我軍若要奪得天下,所憑的正要是幽燕之地的進取之氣,豈可因為畏懼突厥,避而遷都。”

李重九心道,現在若遷都南下,雖有利於進取中原,但是北方就空虛了,就算幽京可以守得住,但經營多年的懷荒,御夷二鎮,恐怕就保不住了,更不用說遼東,以及李重九正在勾勒的環渤海戰略圈。

這時候說遷都,無論是進取中原,還是何等如何華美的陳詞,但換在他人心底都只會認為畏懼突厥,不敢一戰,而棄了幽京。

而這時殿下有人大步入殿,高聲言道:“突厥人就要打到眼皮子底下了,這時不思保家衛國,而議遷都之事,實乃誤國。”(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

話音一落,殿外十幾名挺盔貫鎧的大將,直入大殿。為首的乃是尉遲恭,薛萬徹,郭孝恪等趙軍大將。

尉遲恭不善言辭,卻是沉著一張黑臉,彷彿所有人都欠著他幾百貫錢一般,但見他如山般雄偉的身軀的立在殿前,頓是令人不堪仰視。

但方才諷刺殿內諸臣的,卻並非是尉遲恭,大聲陳詞而是大將薛萬徹。眾趙軍大將一登堂,即是氣勢逼人,在數道凌厲的目光掃視下,身在廊下沒有資格上殿旁聽的低階官員們皆是不自覺的讓開。

趙國文武並重,這幾年軍方大將連連打得勝戰,故而武將走起路來,對於低階文官,都是懶得理睬。

十餘員大將入殿解劍,唯有尉遲恭一人未解,這是李重九給尉遲恭特殊的恩典。

薛萬徹來到堂上,向李重九抱拳言道:“王上,突厥人的大軍,現沿著軍都陘進兵,現在已有分兵淶水之勢。”

眾官吏聞言皆是議論紛紛,李重九看向張玄素問道:“以張卿之見,突厥分兵淶水意欲何為。”

張玄素言道:“處羅可汗分兵淶水,是入上谷郡,很可能走飛狐陘,破我上谷險隘飛狐口,再抄襲雁門郡,令駐守雁門郡的高將軍腹背受敵。”

眾人聽張玄素之言,紛紛點頭,這也是突厥的一個不錯的選擇,若是突厥不攻打幽京,而改走飛狐口,那麼以李重九的上谷郡,雁門郡的駐軍根本承受不了兩面受敵的局面。最終只有兩郡被攻破,突厥大軍劫掠兩郡後從雁門折回草原的結果。

這對於處羅而言。顯然是一個不攻取幽京,又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對於在場趙國官吏而言。雖是丟失了兩郡,但幽京無憂,倒是令他們暗暗相慶。反正損失也是邊郡老百姓,自己在幽京的身家老小無事,才是重要的。

這時張玄素出手言道:“為今之計,只有一條出路了,與突厥議和!”

“議和?”

此言一出,眾官吏的議論聲比方才還大了三分。

趙何然在私下與高徐道言道:“議和,我大趙開國以來。還未有此事啊。”

高徐道言道:“這乃是不得已為之啊,眼下我趙國的勢力,確實不易與突厥硬碰硬啊。”

趙何然冷笑言道:“我何嘗不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突厥人也是好惹的,趙王顧及那些番人蠻子,意欲爭雄於塞上,這才惹怒了突厥人。”

高徐道言道:“趙兄所言甚是啊,王上自起兵。戰必勝,攻必取,還未碰到挫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