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極門召開的大朝會還在繼續。
說完了北線寧武關的戰略優勢後,史可法說起了南線的戰況。
“陛下,南線的兩支流賊軍,王繼榮進軍速度極快,劉芳亮進軍速度較慢。
臣先說對京師威脅較大的王繼榮。
他的軍隊數量已經滾雪球滾到了13萬人。
據最新戰報說王繼榮的大軍已經開到了保定城下。
王繼榮派出三萬大軍在城下列陣吶喊。
流賊軍不停地喊著‘投降不殺,頑抗屠城’的口號。
保定知府在戰報中說因朝廷欠餉的緣故保定東門和南門的守軍戰鬥意志薄弱。
他猜測兩日內必有人扛不住壓力主動開城門投降!”
“啪!”崇禎重重地以手掌擊向龍椅。
他這個大明皇帝既憤怒又無奈。
憤怒是因為流賊軍每到一地總是有人開門獻城,最終導致流賊軍越打越多。
無奈是因為全國明軍的欠餉數額是個天文數字,他根本就補不起。
按照名冊給士兵發餉的話一年要發出去1500萬兩白銀。
崇禎末年一年的稅收才多少,300萬兩!
這要是不欠餉就他喵的怪了。
大明的崩潰始於稅收的崩潰,沒有稅收就養不起軍隊。
領不到基本工資的軍隊為了皇帝死戰,這樣的美事怎麼可能發生。
“史愛卿,以你的預計王繼榮到達京師還要幾天?”
史可法一陣牙疼地說道:“八天,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新樂侯跟張士儀率領的一萬山東兵要九天之後才能抵達京師!”
“糟了!”崇禎大驚,滿朝文武大驚。
史可法想表達的意思眾人都能聽明白。
王繼榮率領的農民軍會比山東方向的勤王軍提前一天到達京師。
那麼即意味著山東兵會遭遇農民軍的圍點打援。
一萬對十幾萬,山東兵不被人一口吞掉才怪呢。
一萬山東步兵進了北京城才能兌現其價值。
要是放在平原戰場上山東兵能發揮的作用將極其有限。
禮部侍郎魏藻得出列建議道:
“陛下,臣建議讓馬化豹馬總兵率5000騎兵出城接應新樂侯!”
馬化豹鼻子都要氣歪了,這就是讓他明著出去送死。
“陛下不可!”史可法跟李邦華同時開口阻止道。
魏藻得文章做得好,說話辦事很得崇禎的歡心。
這要是放在以前崇禎還真就被他給說動了。
現在不同了,沈戰明確告訴崇禎“文官的話不可信”。
因此,崇禎時刻提防著每一名文官。
“史愛卿,李愛卿,你二人因何反對出兵接應新樂侯?”
史可法和李邦華對視一眼,二人之間還算和睦,畢竟都是知兵之人。
李邦華率先說道:“王繼榮有十幾萬人,新樂侯有一萬人。
現在我們派5000人出去接應,分明就是杯水車薪。
臣的建議是一兵一卒都不能派出城。
目前這北京城內有戰兵八萬,民兵十一萬,即使面對百萬流賊大軍也有一戰之力。
可是,一旦戰兵離開了城牆的保護很快就會泯滅於敵陣之中!”
崇禎聽明白了,現在明軍最大的倚仗就是城牆。
離開了城牆的明軍根本就經不起流賊大軍的消耗。
史可法緊跟著說道:
“陛下,王繼榮自西南方而來,新樂侯自東南方而來。
只要新樂侯不主動湊上來找打,王繼榮是打不到他的。
因此臣建議新樂侯將山東兵帶到天津港去駐紮。
保定府據天津港360裡。
王繼榮眼看著能第一個到達北京城,他不可能閒著沒事跑去打天津港。”
“愛卿言之有理!”崇禎點頭說道。
王繼榮打下保定後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北上打大明京師。
第二個選擇是朝著海邊走去打天津港。
只要不是腦袋有包的人百分百會選擇打大明京師。
因此只要一萬山東兵不主動往京師附近湊合,王繼榮是不可能搭理他們的。
魏藻德一計不成再出一計。
“陛下,劉芳亮率領的流賊右路大軍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