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皇極門。
臘月初五的大朝會進入了尾聲。
正當王承恩准備宣佈退朝的時候,一封邊關急報送到了朝堂之上。
“報~~,寧遠城急報,六萬建奴大軍叩關。
遼東總兵吳三桂特送來六百里加急!”
建奴派重兵叩關,朝野為之震動。
“速拿來朕看!”崇禎沒有讓人當眾宣讀邊關急報,而是自己先看了一遍。
吳三桂在軍報裡將事情說得非常嚴重。
吳三桂言:
“建奴大軍日夜炮轟寧遠城牆。
箭樓、城垛多有損壞,守城將士士氣低落。
望陛下早日補齊遼東軍餉銀,以振三軍士氣!”
吳三桂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皇帝不差餓兵!
吳三桂手裡有四萬精兵。
建奴想用六萬人攻下寧遠城有點想當然了。
但這裡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明軍這邊三軍用命。
怎麼才能三軍用命呢,很簡單,把該發的餉給士兵發了。
銀子比什麼都現實,其它的都是扯淡。
“都看看吧!”見沒有天塌下來的大事,崇禎這才將戰報交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將戰報遞給了史可法。
史可法當眾宣讀了一遍,於是大臣們都知曉了戰報的內容。
內鬼魏藻德第一個出列說道:
“陛下,遼東大戰起,軍心士氣至關重要。
臣建議立刻補足遼東軍餉,以免生出禍患!”
魏藻德可不是真心為崇禎考慮。
他的本質目的是消耗崇禎手中的銀子。
一旦崇禎的銀子花光了,他就休想再調動一兵一卒。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時之間竟有多達13名大臣出列支援魏藻德的建議。
就連史可法和李邦華都沒有表示反對。
崇禎知道不能繼續裝死下去,於是只好不情不願地開口。
“寧遠戰場情勢危急。
吳三桂上奏補發餉銀的要求合情合理。
傳朕旨意,從內帑撥付48萬兩白銀給遼東軍。
此事由兵部具體操作,餉銀務必於今日天黑前起運。”
“微臣遵旨!”史可法出列回道。
至此,滿朝文武都弄清了一件事情。
滿清大軍將寧遠城的四萬精兵死死拴在了關外。
同時,山海關的一萬精兵也不敢擅動。
值此大明京師生死存亡之際,關外的五萬精兵怕是指望不上了。
一時間,陰霾籠罩在眾人的心頭。
朝堂上每天都在研究這研究那的時候,沈戰卻一心撲在了練兵上。
每天上午,沈戰麾下計程車兵們全都要堅持練槍一個時辰。
經過連續十天的高強度訓練,沈戰麾下計程車兵幾乎全都達到了五十步打人形靶十中八的水平。
要是將這個距離放大到一百步,士兵們的平均命中率依然能保持在十中五的水平。
這個命中率拿到真實戰場上去,收割人命不要太簡單的說。
有意思的是,每天下午沈戰的部隊都增加了野外訓練科目。
經過反覆訓練,四個野戰營均能做到快速出城、快速列陣。
再就是井然有序的快速回城,連墊後、掩護等科目都一併演練了。
沈戰本人則每日帶著自己的親衛營在永定門外左衝右突。
永定門、左安門和右安門上的守軍經常看得熱血沸騰。
如果大明的騎兵都能像沈戰的親軍這般威武雄壯,何愁流賊不退啊。
可惜啊,真正的精銳只有沈戰麾下這110人。
城上守軍所不知道的是這110人裡面有十個二品武者、100個三品武者。
真要是到了戰場上這110人可以正面碾壓一支2000人的精銳騎兵。
要是讓他們去殺步兵的話,呵呵, 不殺得人頭滾滾才怪呢!
“籲~~!”連續策馬奔騰了半個時辰後,沈戰挽了一個刀花下馬休息。
馬上劈砍還是用這鈍刃的斬馬刀最是稱手。
繡春刀太輕太鋒利,只適合步戰使用。
聽說沈戰每日在城南操練士兵,史可法、黃得功、李邦華、鞏永固等人皆偷偷上城觀望。
多日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