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一個特殊的日子。
在大明工部六千名工匠沒日沒夜趕工的情況下,沈戰下達的軍火訂單終於完成了。
遂發槍方面。
錦衣衛六個步兵營實現了每營兩千支好槍的目標。
張偉的情報營所有裝備都跟步兵營同步更新。
兩個騎兵營更是實現了每營三千支好槍的目標。
子彈方面,沈戰暫時保障每名槍手能分到一百枚定裝紙殼子彈。
工部那邊還在源源不斷的生產中。
火炮方面。
錦衣衛六個步兵營實現了每營六十門輕型火炮的高配。
其中包括五十門馬上佛朗機速射炮。
以及十門能適應多種地形的虎蹲炮。
戰時每炮最多可攜帶一百枚炮彈。
這樣的配彈量在冷熱兵器並存的時代已經很誇張了。
尤其是對士兵殺傷效果最佳的馬上佛朗機炮。
沈戰給每門炮配備了十個子炮。
在戰場情況需要的時候,錦衣衛大軍可以實現每炮十連射。
兩三分鐘的時間內,錦衣衛一個步兵營可傾瀉500枚炮彈。
那場面有多酸爽沒經歷過的人可自行腦補一下。
重炮方面。
王忠的重炮營有四十門威力巨大無比的紅夷大炮。
在沒有巨型障礙物的情況下,這種炮可以打穿一條直線上的所有目標。
這條直線的長度是四里(2000米)。
為了確保冷口關和喜峰口不失,王忠借出去十門紅夷大炮。
辛思忠和谷可成各得到五門。
剩下的三十門紅夷大炮全都掌握在王忠的手裡。
這次跟清軍硬碰硬,王忠可是攢足了勁兒。
他要憑藉手頭的大傢伙撈上一筆大大的軍功。
224輕型速射迫擊炮。
沈戰親衛隊專用火炮。
射程3000米,殺傷半徑15米。
最快射速15發/分鐘。
沈戰給自己的親衛隊配備了十門這種炮。
在沈戰需要的時候,他的親衛隊可下起150發/分鐘的炮彈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槍炮齊全,只等開戰。
四月初十,東風起。
身背兩面錦衣衛令旗的哨騎以最快速度衝入了北京城安定門。
守城官兵、京師百姓紛紛避讓。
這是最緊急時刻才會啟動的邊關傳令兵。
“報,冷口關燃起烽火,建奴大軍入侵!”
隨著一聲“報”字駕到,整個大明京師炸毛了。
號稱東亞第一強軍的滿清八旗來了,億萬漢人的苦主來了!
乾清宮暖閣。
崇禎皇帝召集六部尚書和大將軍沈戰議事。
沈戰全權負責北直隸地區的軍事行動。
史可法全權負責京城的防禦。
六部全力配合二人的軍事行動。
過去十六年,六部尚書換了一茬又一茬。
唯一沒換過的就是崇禎這個皇帝。
完整經歷過清軍五次入關劫掠的只有崇禎一個人。
因此對清軍的強大、殘暴認識最深刻的一個人就是崇禎。
此刻的崇禎坐在龍椅上瑟瑟發抖。
“諸位愛卿,建奴來了,我大明要如何抵擋?”
面對南方動輒幾十萬的農民軍、朝廷叛軍。
崇禎還有心情指點江山,各種微操作。
可是面對兇殘的建奴,這哥們兒立馬就麻爪了。
實在是建奴教崇禎做人太多次了,在他的心裡留下了無法抹除的陰影。
六部尚書全都看向沈戰跟史可法。
兵全都掌握在二人手中。
沈戰手中有三萬三千兵。
史可法手中有六萬兵。
崇禎手中有一萬勇衛營將士,那是皇帝的衛隊。
另外通州城還有三千守軍,遵化城還有一萬守軍。
這就是大明京師地區的全部兵力,共計116萬兵。
密雲的八千兵被崇禎調到南方打張獻忠去了。
保定的三萬兵也被調到南方打張獻忠去了。
不然還能多出三萬八千兵。
現在說這個已經沒意義了,沈戰本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