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兩老,每次吃東西時都會監督高歌吃完。
“歌兒,別再給妹妹留了,吃完了爺爺奶奶再去買,聽到沒?婉兒想要布娃娃,等我發工資了就帶你們去百貨大樓。”張奶奶總是寬慰高歌,心裡眼裡是滿滿的疼愛,這一對孫子孫女可是她的心頭肉啊!不對,也是我的兒子和女兒。
她的想法更多了,私心膨脹的產生了一種奇特佔有慾,這兩個孩子已經潛移默化的成了她整個內心世界,感覺他倆就是親生兒女和孫子孫女。她雖為自己此種貪慾感到荒唐可笑,但依然堅持這個認定。
也許是環境造化人,也許是愛與擔當催熟了高歌的心志,他認為應該主動去承擔起照顧好妹妹的責任。他發現住在對面的毛阿姨是紙箱廠的工人,他們家三個兒子每晚都會在一起糊紙盒,一個月能有個三四十元收入。
毛阿姨的丈夫常伯伯是勞資科科員,為人很不錯,和藹可親的。為了妹妹,高歌當晚就去了他家修建在圍牆邊的大雜房裡,因為那是他們一家人糊紙盒和碼放紙盒的地方。
毛阿姨一家人聽明白高歌的來意後,很是吃驚和感動,沒想到小小年紀的他是為了妹妹而要糊紙盒。
“歌兒,阿姨答應你,你明晚就可以來這裡拿毛坯,糊完後就交到我這兒,再統一交到廠裡。只是你每天中午要幫小德哥哥把紙盒送到廠裡去,再把毛坯領回家,小德哥哥會幫你登記好的。你現在就開始學,糊紙盒很簡單。”毛阿姨馬上讓他和三個兒子坐在一塊,並要小兒子小德教他糊紙盒。
紙盒分為布鞋廠和皮鞋廠的鞋盒,大的每糊好一個報酬為一分錢,小的糊好一個是五厘錢,並且漿糊和毛刷自備。高歌很快就掌握了糊紙盒的技巧,小德哥哥還專門為他示範熬漿糊的整個過程。
見高歌開心離去,毛阿姨對坐在一旁看報聽收音機陪伴他們的丈夫感嘆:“唉,老常,高歌和婉兒怎麼一點都不像他們父母呀?長得好看不說,還特招人喜愛,難怪對面的張科長兩口子那麼喜歡他倆。可惜啊!卻生在那樣的家庭裡。要是我能有婉兒這樣的女兒,我哪會捨得打罵喲,我為她累死都願意。”
“你看看你,又想女兒了。那時要你再生一個,可你總不願意,現在看到婉兒又後悔了,真是有你的。”老常放下報紙戲說老婆一句。
“你說得容易!都三個兒子了也不見女兒的影子,要是再生一個也是兒子,那隻能讓他們啃我倆的骨頭。沒看見每個月還要買30斤議價米嗎?再等兩年,不買50斤才怪!都怪你沒用,那麼多種子就沒有一顆是花種。”
毛阿姨起身白了丈夫一眼,便離開去廚房給三個兒子燒水下面做宵夜。兒子現在個個都是吃長飯的時候,幸好糊紙盒每月能補貼一些,不然兩人不到八十的工資還真是有些吃緊,兩方的老人每月還要各補貼10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