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同志們吶,如今官田所面臨的形勢已經刻不容緩,我們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慢慢等待這條路修好了”。
“所以,把大家找來,就是希望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可以把路修好,又不至於耽誤豆製品廠的開工時間”。
說完,李達康便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待著其他人發表意見。
常務副鄉長肖明軒沉思了片刻之後說道:“鄉長,我倒是有個法子”。
“哦,肖副鄉長有什麼好的建議?”,李達康問道。
“從鄭家村到鄉里這段路我沒啥好主意,但是從鄉里到縣裡這段路,我想是不是可以不走陸路走水路”。
“水路?”,李達康疑惑道。
“沒錯,我們鄉邊上那條河就通著白江,咱們這是上流,順流直下可以直達市區,現在正是漲水期,天氣好的話,要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到,既省時又省力”。
“行得通嗎?”,李達康眼睛一亮追問道。
“沒問題的,鄉東邊有個碼頭,那裡有一些漁夫,他們有時候都會打漁到下游市區邊上。只要咱們僱上幾條船,就可以暫時解決從鄉里運輸到市裡的難題”,肖明軒說道。
李達康雙手一拍,“這個辦法好,如此一來就剩下鄭家村到鄉里這條路要解決了”。
“鄉長,我也有個主意,從鄭家村到鄉里這段路也就十多公里,施工的時候可以兩頭開工雙向對進,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施工時間”,副鄉長黃泰三建議道。
另外一個副鄉長張小燕這會思路也開啟了:“鄉長,到時候咱們還可以號召鄭家村的村民一起來修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這是事關鄭家村全體村民的大好事,我想村民們應該會積極參與的,只要把路基平整好了,單純澆灌水泥的話那就快多了”。
“好啊,都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看你們啊個個都是諸葛亮”,解決了一直困擾的修路難題之後,李達康也是心情大好的開著玩笑。
隨後李達康又找來了鄭世俊,讓他通知鄭耀先明天早上弄一板豆腐,到時候他親自去拿。
隔天一大早李達康和鄭世俊就趕到了鄭家村,都快六月了,天亮的很早。
李達康走進鄭耀先家的廚房一看,幾板白嫩的豆腐正整齊的擺放著,最上面的一板還往外冒著熱氣。
“鄉長你這麼早就趕過來了?”,鄭耀先看到李達康詫異的說道。
“我等會還要趕去市裡,不早不行啊”,李達康笑著說道。
“鄉長,這是我剛做出來的豆腐,還熱乎著呢,你嚐嚐”,鄭耀先熱情的說道。
“嗯,不錯,比我上次在你這吃的味道還要好一點”,李達康拿起筷子嚐了一口,也許是因為剛做出來的原因,口感比上次在鄭耀先家吃的還要更勝一籌。
“鄉長現在天氣熱起來了,這些豆腐最好當天就吃完,不然的話過個夜就容易變味了”,鄭耀先提醒道。
鄭耀先還以為這些豆腐是李達康要拿去自己吃呢,昨天鄭世俊通知他的時候也沒說太多,就只是讓他做板豆腐等今天來拿,擔心不夠,他還特意多做了幾板。
“鄭支書,我準備由鄉里出資在你們村裡開辦個豆製品廠,把村裡的豆腐賣出去,也好給村民們增加點收入”,李達康說道。
“鄉長,這能成嗎?”。
“這豆腐哪兒哪兒都有賣的呀,雖然我們做的豆腐味道要好一點,但它終歸不是啥值錢玩意兒,一天下來又能賣出多少呢?”,鄭耀先滿臉擔憂地說道。
其實也不能怪鄭耀先目光狹隘、見識淺薄,畢竟處於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大多數人對於市場經濟壓根兒就沒什麼清晰明確的認知和概念。
別說是鄭耀先這種村幹部了,哪怕是鄉里乃至縣裡的幹部們,真正懂經濟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即便是略知一二、懂得些許皮毛的都屬於極少數。
在這個唯Gdp論的年代,懂經濟的幹部那是相當吃香的。
因此面對鄭耀先的疑慮與擔憂,李達康並未過多地加以解釋。
他心裡很清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等到成功將這批豆腐順利推銷出去之後,到時候鄭耀先自然就明白了。
李達康胸有成竹地拍了拍鄭耀先的肩膀安慰道:“鄭支書啊,這件事情你就儘管放寬心好了。我既然這樣說,那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我等下去市裡就是為了給咱們的豆腐找銷路的,你等我通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