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達康提前跟孫偉約好之後,就乘坐大巴返回了安江縣城。
然後買了點東西就去了孫偉的家,一個老式的住宅小區,這還是孫偉當初在縣林業局工作的時候,單位分的房子。
後來孫偉雖然調了好幾個單位,但一直住在這裡。
從這裡也能看出,儘管孫偉在能力方面確實有所不足,但他的品性卻還是說得過去的。
一些小毛病有,但大的瑕疵沒有。
此時,孫偉的妻子迎了出來,作為一名老師,她身上自然而然地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氣質。
“李鄉長,我家老孫在家裡可時常唸叨著你呢,你怎麼還提了這麼多東西呀?實在是太過客氣啦!”。
李達康連忙笑著回應道:“嫂子,你這說得哪裡話,初次登門拜訪,自然不能空手而至嘛。我早就聽聞嫂子廚藝精湛,所以今天特意來嚐嚐嫂子的手藝”。
聽到這話,孫偉的妻子臉上笑意更濃了,熱情地招呼道:“沒問題,你跟老孫先坐下好好聊聊天,我這就去廚房準備幾道我的拿手好菜,保證讓你吃得滿意!”。
說完她便轉身走進了廚房。
這邊,孫偉則熱情地邀請李達康入座,並從櫃子裡取出一罐茶葉,一邊熟練地衝泡著茶水,一邊說道:“老弟,快過來坐。我這可是正宗的鐵觀音,一個朋友專門從福省給我帶回來的,你來嚐嚐看味道如何”。
李達康依言走過去坐下,接過孫偉遞過來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然後讚不絕口地說道:“嗯,果然是好茶啊!茶香四溢,口感醇厚,我都好久沒有喝過這麼好的茶了”。
兩人喝著茶聊著天,這時廚房裡傳來孫偉妻子的聲音:“飯做好嘍,可以上桌了”。
李達康起身和孫偉來到餐桌邊,只見桌上擺滿了色香味俱全的菜餚。
李達康不禁感嘆:“嫂子真是厲害,光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孫偉和他妻子就一個女兒,外嫁在鄰市,所以平時就他兩夫妻在家。
席間,孫偉和李達康分別講述了各自一些過去工作和學習中的趣事,歡聲笑語迴盪在屋子裡。
一頓飯下來,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李達康感覺這次拜訪不僅嚐到了美食,還加強了跟孫偉的交流,收穫頗豐。
……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李達康帶著鄭世俊把剩餘的村子都走了一遍,總算是對官田的情況有了個基本的瞭解。
這一圈走下來,李達康發現官田還是有一些值得發展的特色的。
不過如果要把這些特色都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的話,還任重道遠。
一個是鄉里的財政情況支撐不起一下子上很多專案。
在補發了民辦教師的工資以及鄉幹部們的補貼,還清了鄉政府的一些欠款之後,鄉財政賬上現在就剩下不到二十萬了。
除去維持鄉政府的日常運轉和給民辦教師發工資的錢之外,真正能拿出來發展專案的錢不超過十萬;
另外一個則是鄉政府目前在群眾當中的威信較低,如果單純以行政手段去強行上專案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
尤其是他這個鄉長這麼年輕,說出來的話在很多人看來可信度不高。
畢竟有句話叫做“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因此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選一個見效快的專案做試點,一旦出了成績,到時候都不用說,那些老百姓就會主動來找鄉政府。
李達康思索了片刻,還是決定從鄭家村的豆腐入手。
一來,鄭家村的豆腐吃起來味道確實好,很有競爭力,並且豆腐的衍生產品還很多,比如豆皮、腐竹、豆乾、腐乳等等,附加值高。
這二來,信英雖然不是人口大市,但好歹也有三百多萬人口,這要是開啟了銷路,光信英市的市場就足夠消化了。
而當務之急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兩個,第一個就是找銷路,第二個就是路。
銷路很好理解,畢竟豆腐生產出來,終究還是要賣出去的。
而路的問題就不好解決了,這豆腐是易碎品,就官田這種路況,怕是豆腐還沒運到市裡,在路上就成碎渣了。
想到這,李達康就拿著做好的計劃書去找鄉黨委書記孫偉商量去了。
孫偉看了李達康的計劃書之後,是大力支援。
於是在李達康的提議下,孫偉臨時召開了一個黨委會。
在會上李達康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計劃,看到孫偉這個一把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