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的聲音沉穩有力,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每位與會者的心上。
袁凱知道,開發區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解決之道也絕非輕易可得。
但面對困境,他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
“首先,我們要對開發區進行全面的評估”。
袁凱繼續說道:“包括土地使用情況、基礎設施建設現狀、以及潛在的發展優勢等。只有瞭解了這些基本情況,我們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策略”。
一位部門負責人點頭贊同:“袁書記說得對,我們之前確實缺乏這樣的系統性評估”。
“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心裡有數”。
袁凱接著提出了下一步的計劃:“評估完成後,我們要根據結果來調整開發區的定位”。
“如果某些區域適合發展新興產業,那我們就積極引進相關企業和專案;如果基礎設施不足,那我們就加大投入,提升硬體水平”。
“總之,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和規劃,會議最終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袁凱要求各部門立即行動起來,按照方案的要求分工合作,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能落到實處。
然而,方案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概因這時候懂經濟的幹部實在是太少了,甚至一些四五十歲的幹部,都還沒有從計劃經濟的思維中轉變過來。
就更別提發展開發區了。
因此,時間過去了一個多月,但開發區依然沒有任何起色。
這也讓袁凱下定決心,要徹底改變開發區的現狀。
俗話說的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要想改變開發區的現狀,關鍵是要給開發區選好一個帶頭人。
思來想去,袁凱發現,整個安江縣,或許只有李達康才有這個能力。
只要看看官田鄉如今的變化,就不會懷疑這一點。
恰好這個時候李達康從省委黨校培訓回來了。
於是袁凱便找來了李達康,準備與他談談。
……
袁凱的辦公室內,燈光柔和而明亮,映照出兩人專注的面龐。
李達康剛踏入這間熟悉的房間,便感受到了袁凱身上那份不同尋常的凝重與期待。
“達康同志,這次黨校培訓收穫不少吧?”。
李達康微笑著點頭,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確實受益匪淺,不僅理論水平有了提升,還開闊了眼界,結識了不少朋友”。
袁凱滿意地點點頭,話鋒一轉:“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咱們縣的開發區,你也知道,一直沒能發展起來,成了塊心病”。
“我思來想去,覺得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也只有你才有這個能力把開發區發展起來”。
李達康聞言,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他也知道開發區的困境以及它對於安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稍作思索後,他緩緩開口:“袁書記,您對我的信任讓我很感動,開發區的確是我們縣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我也願意為它的發展盡一份力”。
“但您也知道,我在官田鄉還有一些工作正在進行中,突然調我去開發區,可能會影響到那邊的進度”。
李達康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如果組織上真的需要我去開發區,我會全力以赴,儘快熟悉情況,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只是,我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時間和支援,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袁凱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站起身來,走到李達康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達康同志,你的顧慮我理解。官田鄉的工作你做得很好,這一點全縣上下都有目共睹”。
“但開發區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需要你的能力和決心去改變現狀”。
“至於官田鄉那邊,我會安排其他人接手,確保工作的連續性”。
“至於支援嘛,你放心,我會盡我所能為你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
“無論是政策、資金還是人力,只要開發區需要,我都會全力協調”,袁凱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和信任。
“對於官田鄉的黨委書記人選,你有什麼合適的推薦人選嘛?”,袁凱接著問道。
李達康沉思片刻,最終一個名字脫穎而出:“袁書記,鄉長毛雲剛同志我認為是個不錯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