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派援軍過來,就更無可能了。
以吳三桂對關內局勢的瞭解,
朝廷為了應付川陝兩地的流寇就已經焦頭爛額了,就是孫傳庭在潼關聚集的那些兵馬,已經算是朝廷最後的家底了。
那還有一兵一卒調來山海關,就是有兵馬,糧餉輜重又從何而來?
若是運氣好,真把張璟川除掉了,
可人家還有世子,還有平虜侯府,還有一干忠誠於平虜侯府的驍將啊!
至於金州商會,那可是與平虜侯府深度繫結在一起的,哪有那麼容易分崩離析?
就說那平虜侯府的大管家徐敷奏,有他坐鎮平虜侯府輔佐世子,徐安國的第二鎮兵馬就是定海神針。
第一鎮總兵吳國忠,可是最早跟隨張璟川的,論起來也算是張璟川的家將了。
再加上女真王太后和張璟川之間的關係,也會不遺餘力的支援平虜侯府,否則,人家孤兒寡母只能回到奴兒干都司和皇太極的幾個兄弟去爭地盤。
,!
至於金州商會的主理人鄭芝龍,也不願意看到遼東打好的局面因此亂起來,多半會想辦法穩定住局面。
只要金州商會穩固,遼東將士的待遇和福利就能得到保障,
這個節骨眼兒上,誰會去反平虜侯府啊?
到時候,
平虜侯府只需要一句話:“揮師入關,為侯爺報仇。”
不管最後打到什麼地步,朝廷一定會想辦法平息遼東十餘萬兵馬的怒火,
就像張璟川對孫文煥說的一樣,
朝廷為了維穩,必然會把殺害張璟川的罪魁禍首給推出去,滅九族。
他吳三桂,身為山海關提督,定是首當其衝,跑不了的。
所以,
他張璟川決不能死在自己的手裡,更不能死在錦州。
現在,
吳三桂甚至希望張璟川多從自己手裡帶點兵馬突圍出去,然後在城外被馬科廝殺。
張璟川勝,
他吳三桂也可以說張璟川策反了麾下的將領,在自己的圍剿中突圍了出去,
你朝廷不是讓我殺張璟川麼?
我動手了,但讓他跑了,
我承認自己無能。
張璟川若死在馬科的手裡,
對於吳三桂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他可以帶著兵馬出去把馬科殺了,對朝廷,可以說張璟川死了,但為了穩住遼東的那些驕兵悍將,不得不將馬科的首級送出去;
同時,他還可以跟遼東那邊說,我吳三桂派兵護送你們的侯爺突圍,結果被馬科截殺,
現在,我把馬科殺了,也算是給你們侯爺報仇了。
呵呵呵,自己也算是借了馬科這把刀,誅殺張璟川。
所以,
無論如何,
吳三桂是不可能放馬科等人進城的,就算是一兵一卒,都不行!
“報!孫文煥帶著三千餘兵馬護送張璟川前往東城門!”一名甲士上前稟報道。
吳三桂嘴角一咧,
看來,張璟川是要從東城門突圍了,太好了!
“去告訴值守東城門的守備官,若平虜侯要出城,放行就是!”
“是!”
挺好,
就帶了三千餘兵馬出去,雖然肉痛,但也算值得。
城外,
張若麒朝著城牆上的吳三桂,朗聲喊道:“吳提督,為何不開啟城門!?”
吳三桂哈哈一笑道:
“南城門壞了,你們得從東城門進!”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