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都還惦記著他呢。
況且,他的大部分生意都離不開大明,所以這日子過得也算是提心吊膽。
好在他投資的張璟川,如今封了侯,又有了自己的封地。
以前那些惦記他的大明官員,也都投鼠忌器,收斂了心思。
也正是如此,
鄭芝龍才想讓自己的兒子跟在張璟川身邊。
可張璟川身邊的人太多,其中不乏優秀之人,要想讓自己的兒子能夠脫穎而出,身份和背景就顯得尤為重要。
鄭芝龍想過拜師,但師徒關係可近可遠,可親可疏。
論領兵打仗、運籌帷幄,自己這個兒子肯定是比自己強的,
可人情世故,圍關係,眼力勁兒,就是十個鄭森都不及自己。
,!
若只是師徒關係,鄭芝龍不放心。
所以,
乾脆讓兒子拜張璟川為義父。
如此一來,頂一個義子的名頭,張璟川也能對自己的兒子多幾分信重。
遼東正缺鄭森這樣,能獨當一面的年輕將領,若能收鄭森為義子,
一方面自己能夠有一大臂助,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倚重鄭芝龍。
畢竟,
張璟川還打算讓鄭芝龍幫自己在荷蘭人那邊訂購三艘三維蓋倫帆船,以及僱傭一批火器專家。
幾番拉扯之後,
張璟川終於同意了下來,收鄭森為義子。
鄭芝龍本想操辦一下,走個儀式,但張璟川並不想把精力花在這上面,所以也就讓鄭森敬了一杯茶,磕了三個頭,
認義子這事兒也算是成了。
鄭森作為張璟川的義子,身邊沒有兵馬怎麼行。
鄭芝龍本想從海盜兵裡抽幾千精銳跟兒子,卻被張璟川拒絕了。
因為海盜兵的戰鬥力參差不齊,很難管理,看看他們在倭國的所作所為,途經之地就是好看的石頭都得揣在兜裡拿回去做擺件。
這樣的兵,張璟川可不敢要。
所以,
張璟川便讓鄭森在石見藩和肥前藩招募倭兵,進行編練,待成軍之後再來遼東。
三人寒暄一陣後,
張璟川將目光看向一臉欣喜的鄭森,開口道:“既然收了你做義子,那我就給你賜個名吧。”
鄭芝龍和鄭森皆將目光看向了張璟川,賜名這事兒本就合乎禮數,父子倆的心裡自然不會有牴觸。
何況人家還是大明近百年來第一個軍功侯。
張璟川沉吟道:“那本侯就給你賜名‘成功’吧!”
鄭森眼眸一亮,
跪拜道:
“孩兒鄭成功,謝義父賜名!”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