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深入倭國,讓倭國民眾增加對華夏文明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
同時,還會選取一些倭國孩童送到遼東學習。
這樣一來,必定能培養一大批親明派,時機成熟之後,將這些親明派扶植成倭國的實權統治者。
另一方面,
張璟川會在倭國招募大量的勞工、年輕女子,以勞務派遣的名義前往遼東,幫助遼東大力發展建設。
當然了,
對於倭偽軍的細節,張璟川並沒有托盤而出。
因為在他的設想中,倭偽軍的作用不僅要維繫張璟川在倭國的話語權,還能夠隨時調到遼東前線與清軍作戰。
聽完張璟川的想法和計劃以後,鍋島盛茂雖然大為震驚,但卻沒有牴觸的情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畢竟對於這一時代的倭國來說,國家的概念並沒有完全成型,而天皇在民眾的心裡只是一種政治上的象徵而已。
倭國的實際政治權力依舊掌握在像德川幕府這樣的武士階級的手中。
張璟川一點也不擔心德川家藉著天皇的名義搞事情,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和清君側的戲碼,都是老祖宗們玩兒剩下的,真正決定成敗的,是手中的硬實力。
兩日後,
在高麗閒山島候命的鄭芝龍,在收到張璟川的指示後,便帶著千艘戰船,兩萬海盜登陸肥前藩平戶,以驚人的速度攻城掠地,並在長崎與張璟川會師。
張璟川帶著士兵和滿載貨物的戰船離開,鄭芝龍正式接管長崎。
……
六月底,
張璟川回到復州衛,開始編練騎軍。
廣寧那邊的戰事陷入膠著,
多爾袞率領的清軍主力將整個廣寧城都圍了起來,城內的馬紹愉已經成為了一支孤軍。
隨後,皇太極致書勸降意圖馳援廣寧的吳三桂,明降將鄧長春、陳邦選、姜新、張存仁等紛紛給吳三桂寫信勸降,但吳三桂並沒有回應。
兵部尚書陳新甲派人將崇禎帝的旨意帶給了廣寧中前所的李若璉,並讓李若璉將旨意送去復州衛。
張璟川看著手裡的聖旨,然後抬眼對李若璉說道:
“陛下讓我速速領兵回援廣寧,說若我抗旨不從,便斷了我部的糧餉供給。”
說著,張璟川指了指李若璉的身後。
李若璉苦澀一笑,
轉身看向身後的糧倉,從高麗運來的糧食早已將偌大的糧倉堆得滿滿當當。
張璟川咧嘴一笑道:
“我張璟川的兵馬,我自己養得起!”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