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七月。
鄭芝龍以大明平虜伯的名義,攜兩萬部眾佔領了整個肥前藩。
德川幕府領袖德川家光號召各藩藩主集結兵馬,對大明宣戰,並組建聯軍朝肥前藩進發。
鄭芝龍以長子鄭森為統領,率軍前往肥前藩城佐賀,迎戰幕府聯軍。
張璟川坐在校場上,一邊聽著倭國傳回來的軍報,一邊看著遠處驍騎軍的訓練。
佟普漢的兩批戰馬,總共六千匹已經到了復州衛。
張璟川便將原本的驍騎營擴編至驍騎軍,加上之前的兩千騎,總共八千騎;
驍騎軍分為四個營,每營三千騎。
由孫承宗舊部,曾任山海鐵騎營參將的尤岱統率。
待後續的四千匹戰馬到位以後,再補齊四個營的缺額。
由於這一年來,張璟川對復州衛和金州衛的經營,致使周邊各地的漢民前來歸附;
當然,
其中也不乏因牽連被罷官的優秀將領。
這些人有心報效國家,卻不被朝廷所接納,聽說平虜伯在遼東關島的事蹟後,他們也都慕名而來前來投效。
這一切,
都是他獨樹一幟的被動技能所帶給他的好處。
隨著歸附的人越來越多,
勞動力和兵源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如今,
張璟川這邊的兵馬已增至六萬。
以璟字營為基礎,擴編為遼東第一軍鎮,兵力兩萬,下轄三個步兵營,兩個火槍營,兩個炮營;
由吳國忠統領。
以川字營為基礎,擴編為遼東第二軍鎮,兵力配屬與第一鎮相同;
由徐敷奏之子徐安國統領。
兵力的擴充,
隨之而來的,便是糧草和經濟上的壓力。
光靠關稅和高麗的資助,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
張璟川決定,把第二軍派往倭國的石見藩,主要目的是為了奪取石見銀山的控制權。
其次,
也是為了策應鄭芝龍的兩萬部眾。
其實,張璟川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純粹。
奪下石見銀山之後,所開採出來的銀子足以讓他繼續擴兵,然後從荷蘭人手裡購買戰船和先進火器。
……
七月底。
倭國方面,
幕府聯軍四萬餘兵馬與鄭森的兩萬部眾在佐賀城附近展開激戰。
由於幕府聯軍是由多個藩主兵馬組成,彼此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利益關係和矛盾,導致各藩主心懷鬼胎,不願真正出力。
哪怕幕府聯軍佔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依舊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戰果。
也就在雙方陷入膠著之態時,
徐安國帶著遼東第二軍,登陸石見藩,以迅雷之勢攻佔了石見銀山,並繼續朝外圍擴張。
張璟川這邊平穩快速的發展,如同世外桃源一樣,
可他不知道的是,
整個大明以及廣寧那邊,關於他平虜伯降清一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
廣寧城西南三十里外的高嶺驛,
吳三桂臉色陰沉的看向郭雲龍和孫文煥兩人,
沉聲道:
“我不管關內如何傳言,他張璟川是絕對不可能降清的!”
郭雲龍和孫文煥兩人對視一眼,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平虜伯張璟川降清的傳言,傳到了關外,讓眾多明軍將士極為震驚。
相較於大部分將領,
像張璟川這樣,從一名普通兵卒因為一場場戰功被拜將封爵的,更受底層士兵們的追捧。
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張璟川這樣的榜樣和標杆,已經立在那裡了,如何做,就看個人了。
可當大明這個平虜伯降清之事傳到遼東前線時,那些底層士兵們,突然有一種信仰崩塌的感覺。
對於吳三桂而言,
若張璟川真的降清了,他的心裡是開心的,這種開心更偏向於幸災樂禍。
可同時,他又不願意去相信,
因為一旦降清之事成了事實,底下的將士們,士氣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屆時,
別說去救援廣寧城了,就是守住這高嶺驛,恐怕都難以做到。
“大人,”郭雲龍低聲嘆道:“張璟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