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戰敗的訊息傳回大梁,舉國歡騰。
柏宇軒的聲望如日中天,百姓將他視為神明,敬若天神。
然而,盛世之下暗流湧動。
和平的曙光還未真正降臨,一股汙濁的暗流便開始在大梁的土地上蔓延。
流言像野草般瘋長,說柏宇軒與北狄勾結,以割讓土地為代價換取和平,出賣國家利益。
這些謠言在市井間流傳,逐漸發酵,百姓從最初的歡欣鼓舞變得疑惑,繼而恐慌。
朝堂之上,也開始出現質疑的聲音,一些官員對柏宇軒的決策指指點點,甚至公開反對。
柏宇軒端坐於書房,手中握著從密探處截獲的信件,上面赫然寫著煽動流言的內容,以及與某些官員暗中來往的證據。
他深邃的眸子裡閃過一絲寒光,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他低語,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
他並沒有急於出手,而是暗中收集證據,順藤摸瓜,將散佈謠言的源頭一網打盡。
不出所料,這些散播謠言者正是之前被他革職查辦的官員餘黨,他們懷恨在心,妄圖藉此機會扳倒柏宇軒,東山再起。
在一次朝會上,柏宇軒將這些罪證公之於眾,鐵證如山,不容抵賴。
那些參與陰謀的官員頓時臉色慘白,渾身顫抖。
百姓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被矇蔽了雙眼,對柏宇軒的信任更加堅定。
鄰國使臣原本想趁著大梁內亂,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利益,看到柏宇軒如此雷厲風行地處理了此事,國內局勢迅速穩定下來,也只得偃旗息鼓,老老實實地簽下了和平協議。
北狄的威脅解除,國內的流言平息,柏宇軒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站在權力巔峰,俯瞰著這片繁榮昌盛的大梁江山,心中卻並沒有絲毫的得意。
他深知,這只是新的開始,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南詩雅款款走來,將一杯清茶放在柏宇軒的案前。
“一切塵埃落定,你終於可以歇口氣了。”她柔聲說道,眼中滿是關切。
柏宇軒握住她的手,輕輕一笑,“是啊,塵埃落定……”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語氣意味深長,“新的風暴,又要來了。”
南詩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正聚集在皇城門口,高舉著寫滿冤情的狀紙,似乎要……
“大人!不好了!”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打斷了南詩雅的思緒。
侍衛跪倒在地,氣喘吁吁地稟報:“城…城門口聚集了大批百姓,他們…他們……”
“他們怎麼了?”柏宇軒眉頭微蹙,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侍衛嚥了口唾沫,顫聲道:“他們……他們要狀告攝政王大人您!”
南詩雅眼中閃過一絲擔憂,柏宇軒卻只是淡淡一笑,彷彿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走,去看看。”
城門口,黑壓壓的人群跪在地上,手中高舉著狀紙,口中喊著冤屈。
柏宇軒的到來,讓現場的氣氛更加緊張。
他緩緩走近人群,目光掃過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孔,沉聲問道:“你們狀告本王什麼?”
一個老者顫巍巍地站出來,將手中的狀紙呈上:“攝政王大人,新政雖好,卻斷了我們的生路啊!”
原來,新政推行的新式農具和種植技術,雖然提高了糧食產量,卻也讓一些依靠傳統手藝製作農具的工匠失去了收入來源。
他們無力改變,只能聚集在此,希望柏宇軒能夠收回成命。
柏宇軒接過狀紙,仔細看完後,並沒有立刻給出答覆,而是轉頭看向身後跟隨的官員,問道:“新式農具作坊可有招募工匠?”
官員連忙上前,“回稟攝政王,新式農具作坊一直在招募工匠,只是……”他頓了頓,有些猶豫,“只是那些老工匠們不願學習新技術,所以……”
柏宇軒明白了,這並非新政的弊端,而是新舊交替之際,必然會出現的陣痛。
他深吸一口氣,朗聲說道:“本王知道,新政的推行,會讓一些人失去原本的生計。但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新式農具作坊的大門永遠向所有工匠敞開,只要你們願意學習新技術,本王保證,你們的生活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他的聲音擲地有聲,響徹整個廣場。
人群中開始出現騷動,一些年輕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