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宇軒順著南詩雅的思路,開始著手新的文化體系構建。
他首先找到吳老藝人,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傳統技藝有著深入的瞭解。
在柏宇軒的鼓勵下,吳老藝人開始在城中開設工坊,展示古代精湛的工藝,吸引了不少民眾駐足觀看。
然而,柏宇軒很快發現,雖然民眾對這些傳統技藝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但對於他所構想的“新文化體系”概念仍然模糊。
很多人依然覺得傳統文化只是過去的東西,是博物館裡的展品,與他們的生活脫節,更難以接受與現代理唸的融合。
“大人,這新文化,到底是個啥玩意兒?”一位圍觀的老漢撓著頭,滿臉疑惑地問。
柏宇軒意識到,他需要更直接的方式來傳達他的理念。
於是,他決定在學府的文化講堂舉辦一系列的講座。
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並闡述了構建新文化體系的意義。
最初,講堂裡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學子,其中也包括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李學子。
周大儒雖然已經被柏宇軒駁倒,但他的保守思想依然在一些學子心中留有殘餘影響,他們對柏宇軒的講座抱有懷疑的態度。
然而,隨著柏宇軒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講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並接受他的理念。
李學子更是成為了柏宇軒的得力助手,他不僅積極參與討論,還將柏宇軒的理念傳播給其他學子。
講堂裡的人數逐漸增多,氣氛也越來越熱烈。
一些原本固守傳統的學子也開始轉變態度,他們開始認識到,傳統文化並非一成不變,它也可以與現代文化融合,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越來越多的民間藝人,像趙民間藝人一樣,也積極參與到這場文化復興的浪潮中來。
他們將自己的技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作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看到這一切,柏宇軒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深知,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轉頭看向南詩雅,卻發現她正對著窗外發呆,手裡緊緊地攥著她那精緻的香囊……
南詩雅看著柏宇軒忙碌的身影,嘴角泛起一絲溫柔的笑意。
她深知柏宇軒的抱負,也明白他肩上的重擔。
為了讓他安心工作,南詩雅默默地為他準備了可口的飯菜。
她特意尋到城外一座古老的廟宇,那裡清幽寧靜,遠離塵囂。
斑駁的陽光透過廟宇的縫隙灑落在石桌上,南詩雅將飯菜擺好,等著柏宇軒的到來。
柏宇軒來到廟宇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
南詩雅溫柔地為他盛飯,一口一口地喂他,眼神中滿是愛意。
疲憊的柏宇軒在這一刻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彷彿所有的壓力都煙消雲散。
他握住南詩雅的手,心中充滿了感激。
然而,就在這溫馨的時刻,一絲陰霾悄然籠罩。
周大儒雖然失勢,但他的殘餘勢力並未完全清除。
他們暗中在民間散發傳單,汙衊柏宇軒的新文化體系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是數典忘祖的敗壞行為。
這些傳單用極具煽動性的語言,將柏宇軒描繪成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試圖摧毀古老的文化遺產。
一些原本對新文化體系感興趣的民眾,看到這些傳單後又產生了動搖,他們開始懷疑柏宇軒的真實意圖。
原本熱鬧的工坊門前冷清了許多,吳老藝人看著空蕩蕩的街道,深深地嘆了口氣。
“大人,這樣下去不行啊,”吳老藝人找到柏宇軒,滿臉焦急,“民心動搖了,咱們的新文化體系怕是要夭折了……” 柏宇軒眉頭緊鎖,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他看著手中的一份傳單,上面那些惡毒的誹謗讓他心中升起一股怒火。
“看來,我們得走出去……” 柏宇軒拿起一件趙民間藝人精心製作的木雕,眼神堅定。
柏宇軒帶著趙民間藝人,以及他精心製作的木雕、瓷器、絹花等一系列融合了現代創意的傳統工藝品,走上街頭。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柏宇軒親自操刀,在一塊木板上雕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百鳥朝鳳圖,引來陣陣喝彩。
趙民間藝人則在一旁展示他改良後的紡織機,效率比傳統的紡織機提高了數倍,看得圍觀群眾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