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詩雅的妙計如同久旱甘霖,為教材編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提議,將縣學中成績優異、對新學有興趣的學生招募進來,協助編寫教材。
這些學生對新知識充滿熱情,又熟悉本地情況,正是合適的人選。
柏宇軒當即拍板,開始在縣學中進行選拔。
起初,招募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不少學生踴躍報名,編寫團隊迅速壯大。
新招募的學生們幹勁十足,為教材的編寫注入了新鮮血液。
柏宇軒將教材內容劃分成若干部分,分配給不同的學生負責,並定期進行指導和稽核。
看到教材編寫工作逐漸步入正軌,柏宇軒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對教材的需求越來越大。
原先編寫的教材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之前召集的編寫人員,有些因為家中有事,有些因為難以適應高強度的工作,陸續離開了編寫團隊。
眼看著教材編寫進度嚴重滯後,柏宇軒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焦頭爛額地四處尋找合適的編寫人員,但人才的匱乏讓他感到深深的無力。
時間一天天過去,教材的缺口卻越來越大,柏宇軒的焦慮也與日俱增。
“這樣下去不行!”柏宇軒煩躁地將手中的稿件扔在桌上,揉了揉脹痛的太陽穴。
南詩雅見狀,輕輕地走到他身後,為他按摩肩膀。
“彆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 她柔聲安慰道。
柏宇軒嘆了口氣,“可是,路在哪裡呢?” 他望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心中充滿了迷茫。
南詩雅的手停了下來,她看著柏宇軒疲憊的神情,眼神中閃過一絲擔憂。
“或許……”她欲言又止。
柏宇軒轉頭看向她,“或許什麼?” 南詩雅咬了咬嘴唇,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她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沒什麼,早點休息吧。” 說完,便轉身離開了書房。
柏宇軒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更加煩躁。
他走到窗前,望著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語:“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突然,他猛地轉過身,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
“也許……” 他拿起桌上的筆,眼神堅定,“只能如此了……”
柏宇軒徹夜未眠,桌上的燈火搖曳了一整夜,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
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親自參與教材編寫。
白天處理政務,巡視農田,晚上則伏案寫作,修改稿件。
柏宇軒幾乎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這場教育改革之中。
短短几天,他的臉色肉眼可見地憔悴下去,雙眼佈滿血絲,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南詩雅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卻也無力勸阻。
她知道,柏宇軒的內心有一團火,為了大業,為了百姓,他可以燃燒自己的一切。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個月,柏宇軒的身體和精神都逼近極限。
他開始頻繁地出現頭暈、失眠等症狀,甚至有一次在巡視農田時差點暈倒。
南詩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束手無策。
她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必須想辦法幫柏宇軒分擔壓力。
這天傍晚,南詩雅帶著幾位陌生的訪客來到了縣衙。
“柏大人,我給你帶來了一些幫手。”南詩雅的聲音帶著一絲神秘。
柏宇軒強打起精神,疑惑地看向那幾位訪客。
他們衣著樸素,卻難掩一身的儒雅之氣。
“這幾位是……” 柏宇軒不解地問道。
“他們是城中和附近村落裡隱居的文人墨客。” 南詩雅解釋道,“聽聞大人正在進行教育改革,急需人才,他們便自願前來幫忙。” 柏宇軒聞言,心中一陣驚喜,如同沙漠中的旅人看到了綠洲。
他仔細詢問了幾位文人的專長和意願,發現他們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對新學也頗有興趣,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人才!
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他激動地握住其中一位老者的手,“先生大義,柏某感激不盡!”
夜深了,書房的燈火依然明亮。
幾位新加入的文人正與柏宇軒熱烈地討論著教材的編寫方案,氣氛融洽而熱烈。
南詩雅站在門外,看著這一幕,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