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宇軒深知,資源到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要真正提升教育質量,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各地送來的教育報告堆積如山,像一座座小山壓在他心頭。
報告中,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尤為突出。
有些地方,私塾先生甚至不識幾個大字,卻誤人子弟多年;有些地方,雖然先生飽讀詩書,卻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啟發式教學的能力。
新的教材發下去了,新的教學理念也推廣了,但一些老先生卻像老牛拉破車,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新體系牴觸情緒很大,教學質量提升緩慢。
柏宇軒的壓力巨大,如同肩扛千斤重擔,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他想起地圖上那個偏遠的小山村,破敗的私塾,年邁的先生,以及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半途而廢。” 柏宇軒喃喃自語,揉著眉心,疲態盡顯。
南詩雅見狀,心疼不已。
她走到柏宇軒身後,輕輕地為他按摩肩膀,柔聲說道:“我知道你心急,但欲速則不達。我們可以先挑選一些優秀的教師進行培訓,然後讓他們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新的教學方法。”
柏宇軒眼前一亮,南詩雅的建議如同撥雲見日,讓他看到了希望。
“好主意!”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圖前,目光如炬,“我們可以先在幾個試點地區進行教師培訓,總結經驗後再推廣到全國。”
說幹就幹,柏宇軒立刻擬定了一份教師培訓計劃,並挑選了幾個教育基礎較好的地區作為試點。
然而,計劃推行下去後,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些老先生對新式教學方法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奇技淫巧”,不願參加培訓。
更有甚者,散佈謠言,說朝廷要廢除傳統教育,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柏宇軒看著各地反饋回來的訊息,臉色陰沉得可怕。
“看來,有些人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他猛地將手中的報告摔在桌上,眼神凌厲,“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
南詩雅擔憂地看著他,輕聲說道:“你要做什麼?”
柏宇軒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我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柏宇軒雷厲風行,頒佈了一條新的法令:所有教師必須參加新式教學培訓,否則將取消教學資格。
此令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
那些頑固的老先生們炸開了鍋,他們聚在一起,紛紛聲討柏宇軒的“暴政”。
“豈有此理!我們教書育人幾十年,如今竟被一個黃毛小子如此羞辱!”一個白鬍子老先生氣得吹鬍子瞪眼。
“就是!我們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問題?祖祖輩輩都是這麼教的!”另一個老先生附和道。
他們聯名上書,要求柏宇軒收回成命。
柏宇軒冷笑一聲,將他們的聯名信扔到一旁。
“冥頑不靈!”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阻力,也做好了應對之策。
他派人去請了幾個教育改革成功地區的優秀教師,讓他們在京城進行示範教學。
示範教學的訊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
那些原本抵制培訓的老先生們也抱著好奇的心態前來觀摩。
課堂上,年輕的教師們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將枯燥的知識講解得深入淺出,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積極參與互動。
與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看到如此景象,那些老先生們都愣住了。
他們原本以為新式教學不過是些花裡胡哨的玩意兒,沒想到竟有如此奇效。
課堂結束後,一些老先生主動找到示範教師,虛心請教。
“敢問先生,這……這新式教學,究竟有何妙處?”
示範教師們耐心講解,將新式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傾囊相授。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老先生改變了態度,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落伍了,必須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他們紛紛報名參加培訓,學習的熱情比年輕人還要高漲。
柏宇軒看著這一切,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走到南詩雅身邊,輕聲道:“看來,這場硬仗,我們打贏了。”
南詩雅嫣然一笑,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