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吸取上任的教訓,他什麼也不敢瞞了,立即八百里加急向朝廷上書奏明,同時派人向幷州兵大都督車騎將軍郭靜勝說明情況。
貞道帝一看奏表,甚是震驚,這綿山不是造反嗎,立即下旨讓郭靜勝派兵圍剿綿山,必須殺絕賊人,以絕後患。郭靜勝接到聖旨後,立即點兵一萬,一路南下向綿山殺來,等到了綿山一看,一個人毛都沒有,寨子也被燒得一乾二淨。他知道人應該向東或南逃了,因為他一路南下根本就沒見著可疑之人。
其實,韋孝寬等人北渡汾水,繞過了幷州,從呂梁山脈一路向北,過達速嶺,沿乾枯的桑乾河一路向東,經安陽縣到達黃梅村。陳慶之等人當時在選擇路線時就考慮到了向南或向東穿越太行山的危險性很大,這些地方都是要害之地,重兵把守。乘船到幷州或到黃河更不可能。這麼多人要逃過州郡縣衙役及各州兵的追捕,生還的機率有限,於是就選擇了這條路線。
正所謂:平時待民如草芥,來日江水傾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