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光,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縣)人,敕勒族。
少年時,斛律光隨當地一位有名的師傅學習雕刻泥塑。師傅姓林,擅長佛像塑造,育有獨女林宛霞,另有一大弟子劉桃枝。林師傅給每人贈一刻刀,分別刻字桃、光和霞。
這朔州自古民族交匯,混雜而居,民風剽悍,胡漢相互通婚不足為奇。這師弟斛律光長的人高馬大,性格豪爽,常隨獵人進入周邊呂梁山、洪濤山、管涔山等山區捕獵,練就一身好本領,尤善弓箭,在當地無人能及,說是百步穿楊也不為過,且善木雕。這人雖長得五大三粗,但極喜讀兵書,心思沉穩細密。
而這師兄劉桃枝卻長的玉樹臨風,為人溫和,不喜言語,文采突出,也跟當地好手習得一套好刀法;而佛像塑身及彩繪更是一絕,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劉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多人入仕,與朔州太守祖珽和廣安郡郡守穆提婆關係甚密。但劉桃枝卻偏偏喜好雕塑之術,天賦異稟,沒入仕途。
這二人師妹林宛霞卻長的小巧可愛,亭亭玉立,性格活潑開朗。這師兄弟二人對這個小師妹愛護有加,照顧入微,歲月靜好,三人親於兄妹。林師傅看到這一情景,老心甚慰。
這美好時光就悄悄來到了林宛霞十五歲及笄之年。一日林師傅把女兒叫入書房,和善問道:“閨女,這麼多年跟兩位師兄在一起學習生活感覺怎麼樣?”
林宛霞眉目流光,笑道:“爹爹,你不是看在眼裡嗎?二位師兄對女兒呵護倍至,待女兒如親妹一般。女兒過得很快樂滿足。”
林師傅點點頭又問道:“那你認為二位師兄才智性情如何?”
林宛霞略思輕聲道:“大師兄劉桃枝為人謙遜,才華橫溢,來日必將超過爹爹,成為一代大師,就是性情有點深沉,性格有點孤僻。人無完人吧。二師兄斛律光性格豪爽,為人大方,武藝超群,粗中有細,雖手藝不及大師兄,但若來日入伍,必將大展身手,有為一方。”
林師傅點頭笑道:“宛霞呀,你看人很準,爹爹也是這樣認為。若為父將你許配給師兄一人,你選擇誰?”
林宛霞明白了,開頭問了這麼多,原來在這兒等著她的。北方的女子也不矯情。林宛霞思考了一下,爽快道:“如若嫁人,還是像斛律大哥這樣性格的好,好處做事。他雖非漢人,但祖輩就與漢人一起同居共事,與漢人沒區別。”
林師傅笑顏依舊,低聲問道:“那為父就將你嫁於斛律光,你可願意?”
女孩遇到這事,到底還是有點害羞,滿面桃花,低首輕語道:“全憑爹爹做主。”
冬去春來又一年,林宛霞十六歲,斛律光十九歲,劉桃枝二十歲,林師傅正式宣佈了將女兒許配給斛律光的訊息。開年,斛律光二十歲,林師傅為其取字明月,並與林宛霞完婚。次年,林宛霞生下一男孩,小名石頭,家庭生活幸福美滿。第二年,斛律光應徵入伍,在幽州服役。而大師兄劉桃枝對母子二人關照有加,在這片居地人盡皆知,都稱劉桃枝講兄弟情義,人品上好。
時間一晃就是五年,石頭也五歲了。可劉桃枝別說結婚了,連訂婚都還沒有。除了劉家,林師傅及作為弟妹的林宛霞也到處為其張羅親事,但劉桃枝就是看不中。
而斛律光在軍中幹得不錯,從小兵一枚開始,到現在是騎射營的一名百夫長,騎射絕倫,治軍嚴謹,手下信服,上級賞識,前程一片大好。據說一日斛律光隨幽州將軍外出打獵,見一大鳥在高空盤旋,似是尋找地面獵物。斛律光看到那隻大鳥後,隨即拈弓搭箭,仰射那鳥。大鳥如斷線之風箏盤旋落地,原來卻是一隻大雕,箭穿雙眼,眾人無不驚歎佩服。從此斛律光在軍中名聲大噪,人稱“射鵰神手”。
幽州的冬天,氣候異常寒冷。鵝毛大雪飛飄不止,無論是崇山峻嶺,高樹衰草,還是阡陌溝壑,無不被白雪深深壓蓋,世間萬物都得臣服於這天降瓊花。路上再也不見車馬行人,惟有孤樹野村與高山之身露於白雪之上。人們都待在家中,生炭烤火,家長裡短,消磨冬日無聊寂寞的時光。
營帳之中炭火正旺,斛律光正在看書,一士兵進帳通報道,有一乞丐找他,就覺得奇怪,便問那值班士兵道:“那乞丐是如何說認識於我的。”
士兵正容回道:“那乞丐說自己姓趙,叫趙三,是你在朔州的鄰居。”
斛律光一聽,就有一種不好的感覺湧上心頭。不是急事,這大雪紛飛的冬天,誰會出遠門,何況幽州距離朔州有九百來裡。斛律光趕緊起身向營門走去。
走到營門口,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