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即將到來之時,陳洌等人也撤離完了,衛常畏放下城門,跨上戰馬,一路狂奔,逃離了追擊。
陳洌統一中原建立大周后,封衛常畏為驃騎將軍,江州兵大都督,鎮國公,位列公,而非位從公,世襲罔替。大周立國後不到一年,衛老國公因常年在外征戰,身體不支,都沒到任江州兵大都督就去世了。衛常畏死後諡號忠武。
第二位國公爺叫衛無厭,字惟道,也就是衛照臨的曾祖父,江州兵大都督,自小時逃到樅陽後,就受到較好的文化教育,因此文武雙全。在大周建立一年之時,全國一切待建,民生尚未恢復,就連各州兵大都督都還沒到任,楚國就北渡長江,一路肆掠,越過淮水,大有渡過黃河之勢。而大周把重點防在了北方,被楚國鑽了空子。這周太祖怎麼能忍。外敵你不抵禦,只想撿便宜,怎麼可能?可怎麼打呢?
新國公爺衛無厭就擬訂了一個作戰方案,最後被周太祖採納。那就是護國公崔濟事從青州出發、經南青州(沂水)、北徐州(和琅琊郡在一起,臨沂)南下東徐州(睢寧一帶)阻擊楚軍,讓靖國公韋夷從魯運河兵入微山湖直擊徐州,而自己親率三千騎兵從梁州(開封)出發,經信州(淮陽)、豫州(汝南)、霍州(霍山)到達大別山東部的江州(安慶),然後沿江州、合州(合肥)一路向東殺去與護國公和靖國公匯合。這有點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思,就是要在敵人後部扎一根刺。同時要求盟國秦國南下奪取平州(應該在宜昌以東一帶),給楚國造成壓力。
秦國也正有此意,靠近江北的平州原本就是秦國的,是楚國趁秦國在攻打柔然之時趁機奪取的。於是四軍聯動,呼嘯南下。這楚國軍隊頓時四面楚歌,不到一年就被打得乘船而逃,差點被包了餃子,而且南部平州也被秦國奪回。
因鎮國公衛無厭長得面如冠玉,人稱“玉面閻羅”。衛無厭經一年的鏖戰,加上精神高度緊張,風餐露宿,落下了病根,不到四十就去世了。死後諡號勇毅。
正所謂:山峰再高不過天,江水猶低終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