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京娘湖睹物思人 媧皇宮再現往事(1 / 2)

小說:明月照關河 作者:黃邪老

次日醒來,李穆清不作任何停留,踏上大巴向西直奔京娘湖。一個小時後經過武安市就到達了京娘湖旅遊風景區。

京娘湖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典故而得名。相傳京娘遇劫被少年趙匡胤所救,後倆人以兄妹相稱,並千里護送京娘回家。在古代男女獨處為大忌,何況千里。回家後,京娘飽受世人詬病,不堪忍辱,投湖自盡。也有人說是京娘向趙匡胤表白被拒後投湖自盡的。總之與姓趙的脫不了干係。

京娘湖位於太行山脈西麓,高山出平湖。湖水碧透,波瀾不驚,像一隻巨大清澈的眼睛仰視蒼穹。數座敦實的山峰聳立在她的周邊,就像沉默計程車兵拱衛著他們的將軍,不容半點閃失。也有人說這些形似糧倉的山頭是神女為解困饑民而建的天倉。山借水勢,水隨山形,山水交融,風景秀險。

李穆清可以確定這不是常青湖。常青湖只是一個近似圓形的皇家園林湖,面積也只有數十畝,根本沒有現在京娘湖面積大。資料上說京娘湖面積有兩千五百畝,誰看見過兩千五百畝皇家園湖?更何況常青湖也不在這兒,按現在的位置也該在邯鄲南面的臨漳縣境內。大周朝的都城就建在臨漳縣西南,與磁縣比鄰,那時叫做平安城。

大概是一千六百年的滄桑鉅變改變了這片區域的地貌和地質構造,造就了地勢轉移也未嘗不可。李穆清雖有疑惑,但不作糾結直奔古棺展列館。

看到古棺,李穆清確定這就是她的棺槨,“當時明月在,曾照李郎歸”是她親筆所書,用的就是簡體字,但她不知為何出現在棺槨內壁,也許是當年李老道偷閱了此詩,命人刻於棺壁的。她沒想到一千六百年之後棺木雖有腐朽但基本完好,字還能尋跡辨出,這出乎她的意料。

這時女講解員出來對觀眾釋道:“各位遊客上午好。我是解說員劉敏,很高興能為你們講解這具古棺之謎。這具棺槨被稱為穿越者之棺。之所以被稱為穿越者之棺是因為棺的一邦內壁刻有‘當時明月在,曾照李郎歸’八個簡體漢字。去年六月底七月初,武安市突降暴雨,為了安全起見遊區暫時關閉。七月七日這天,工作人員對湖區進行清理和巡視,發現一黑色木塊浮於湖邊,後來打撈上來才知是一具棺木。打撈上來後發現棺蓋缺失,兩邦(兩側棺木)、棺底和前後檔(頭部和足部棺木)儲存完好。棺木上沒有任何雕飾花紋。棺內除了些許泥沙和積水,別無他物。後來考古專家認定此棺為楠木製成,但並非名貴,沒有盜墓痕跡;棺蓋可能被外力開啟,屍體及隨葬品一起被沖走。至於棺槨最初埋葬地無法考證,也無法確定棺槨從哪兒漂移來的。經對棺木碳十二測定,專家認為這具棺槨埋葬的時間大概距今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年之間。但一邦內壁的‘當時明月在,曾照李郎歸’八個簡體漢字使專家徹底悶逼。若是古人寫的,應該是‘當時明月在,曾照李郎歸。’這兩句詞仿自宋代詞人晏幾道的?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最後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全詞是這樣的: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後來有人認為是穿越皇帝王莽的棺槨,因為時間和王莽篡漢非常吻合,但專家翻遍王莽時期的歷史文獻,也沒找到‘當時’和‘歸’的簡化字。另外,這兩句詞明顯表述了一位女子回憶丈夫或情郎晚歸時的情景:英俊瀟灑的男人披星戴月地回來了。更何況王莽是男人呀。還有人認為是我們博取流量而偽造的古棺,只是偽造技術非常低,把‘當時明月在,曾照李郎歸’八個字忘寫成繁體字了,各種說法都有。後來這事鬧大了,京城有名的考古專家都來了,還是鑑定為距今約一千六百年的古棺,至於八個簡化漢字他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講解員的講解詞李穆清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她知曉一切。一個個人物、一個個場景向她奔來。她看到了她的爺爺、哥哥和李邦向她微笑;她看到了陳慶之、斛律光、賀拔嶽、高昂和李老道等人向她招手;她看到了戰士們收復營州、奪取契丹、消滅高句麗、征服突厥、馬踏中原、橫渡長江的場面;她也看到民眾向她問好…她看到了很多。她的眼睛溼潤了,她什麼都記得,有道是:

燕山明月今猶在,不聞當年吹角寒。

故園山河三千里,金戈鐵馬夢中還。

講解員見李老太淚流不止,忙上前扶住,輕聲問道:“奶奶,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你在館中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李穆清搖搖頭,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