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很快抵達臨清。
臨清是會通河(即京杭大運河)與衛河的交匯處,有“關察五方之客,閘通七省之漕”之稱,自從永樂九年,工部尚書宋禮疏浚了會通河之後,這裡便成了商業重鎮。
永樂二十一年,這裡開始設立鈔關、試收商稅。
短短兩三年,臨清鈔關便成了南來北往客商雲集之地。
鈔關所在中洲是整個臨清最繁華的商業區,街市蟬聯,人煙輻輳。
既然如此熱鬧,那少不得三教九流彙集。
鐵閣便在這裡尋了個醫館,將受傷的幾個侍衛診治了一番,然後租了間商戶的空庫房將他們幾個給安頓了下來。
朱瞻基讓王通留下來陪他們,等傷養好了後再進京不遲。
鐵閣已經與侍衛們混熟,擠在人群中講述那天的經過。
“我家都尉在這山東地界好在還有三分人脈,有個指揮使願意暗中幫咱們,讓我們買通了舊黃河的閘戶。剛好天下起了雨,便藉故開啟了水閘,將那土河水給放了一點進來。”
原來那舊黃河雖然不再常年流通,但與土河連通處設有水閘,在這個多雨的夏季,有時也要開閘分流一些洪水的。
有侍衛好奇道:“那如何開閘開得恰到好處的呢?早一些晚一些都不行,非得一刻不差才行哇?”
鐵閣得意地指了指自己,笑道:“那還不是靠我機靈,我看王節級將敵騎引入了舊黃河中了,趕忙跑去通知閘戶開閘放水。”
“那用漁網接著王節級又是誰的主意呢?”
鐵閣向天上拱手道:“那就是咱們好太子爺的主意了,最初我想的是找根麻繩便行了。還是太子的辦法好。”
大家紛紛誇讚太子雖然深居內宮,但卻聰慧過人,有明君之相。
這時鐵閣要走了,再不走就趕不上與太子、趙輝他們匯合了。
“我要走了,咱們京師再會!”
侍衛們紛紛給鐵閣行禮道別。
趕到漕河邊,趙輝與朱瞻基已經換裝一新,朱瞻基打扮成了一個進京趕考計程車子。趙輝則成了他的家僕,至於鐵閣,那自然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書童了。
趙輝見鐵閣臉上有些緊張,便笑道:“怎麼,你怕扮不了書童?”
鐵閣窘道:“可不是,從小我學啥都會,就是孔夫子的這門手藝,我是見了就頭疼。”
朱瞻基與趙輝紛紛大笑,朱瞻基直道:“你好生注意著,千萬別寫字露餡便是。”
三人到了碼頭邊,正欲尋牙行租個船北上。
卻被好幾個船東模樣的湊上來,諂笑道:“可是要上京趕考的舉人老爺?”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一堆人開始爭著搶著要讓朱瞻基三人搭自己的船。
“搭我的船吧,舉人老爺!”
“搭我的,搭我的,我的船艙大,桌椅床榻一應俱全。”
趙輝困惑道:“這是怎麼一回事?”要不是看這幫人不像壞人,他甚至要懷疑是不是漢王派來的暗探了。
鐵閣笑道:“我知道,過鈔關時,舉人不用納稅。您搭誰的船,誰就能省下好幾貫錢去,要是運的貨物貴些,幾十貫也是說不準的。”
趙輝恍然大悟。
朱瞻基這下也不客氣,挑了一艘運綢緞棉布的,想來是大買賣,船上應該更舒適才對。
船東客客氣氣將朱瞻基一行請到船上,並將自己的主艙讓給他們三個人住,自己去和艄公他們擠在客艙。
等過了鈔關,船東來主艙對著朱瞻基千恩萬謝,還奉上一筆“功勞費”,請朱瞻基務必笑納。
朱瞻基哪裡肯收,但推來推去推託不掉。船東便轉圜道:“要不這樣,相公您給我寫幾個字,這些錢便當是您的潤筆,您看如何?”
趙輝心道,好你個船東,你這還是一魚兩吃吶。不僅省了商稅,還白得未來皇帝的一副字。
朱瞻基笑了笑,見船東人也實在,還真答應了。
“寫什麼呢?”朱瞻基問趙輝。
趙輝不假思索道:“那就‘一年四季、歲歲平安’吧。”
朱瞻基笑道:“既然是船東,那就寫‘順風順水,出入平安’吧?”
船東取來文房四寶,朱瞻基很快揮毫寫就。船東美滋滋拿去收著,打算到德州找個人繡成旗子,掛在船頭上,討個吉利。
船東對朱瞻基道:“萬一相公來年中了進士,我這字還身價大漲了呢。”說完哈哈大笑。
趙輝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