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之所以反對開海,除了他是東南士紳的代表以外,也是表達對之前下西洋政策的不滿。鄭和下西洋,造船是國庫掏錢,但所得都進了皇帝的私人腰包。如今要開海,市舶司的榷稅肯定又要歸太監們管。
這誰能忍?朱棣在時,他拳頭大說了算。現在朱瞻基年紀輕又剛登基,說話不算數,楊士奇自然是要反對開海了。
“海禁乃是祖制,豈能違背啊。再者開海之後,百姓不思耕種,皆下海外逃經商,則中國空虛也。”楊士奇道。
張輔冷哼道:“海禁是祖宗定下的,交趾又如何不是祖宗基業了?文皇帝二十年苦心經營,怎麼竟要棄地議和?”
夏原吉攻訐道:“交趾之事,數十年來,費兵數十萬,錢糧空耗百萬,增兵之事,國公還是再考慮考慮的好。”
楊士奇接話道:“不錯,交趾剿而復叛,剿不勝剿,朝廷接連喪師二十萬,大小將領殉國數十名。交趾猶如病體之腐肉,不剮去不可再生新肉。是故,臣以為,交趾還是議和退兵的好。”
“交趾之地懷抱南海,南望西洋,北接兩廣,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若任由其自立,將來必定反噬中國。諸公難道忘了故宋邕州之屠嗎?”趙輝發言,一擊必殺,文臣們紛紛沉默,無言以對。
邕州之屠說的是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交趾派軍攻入廣西,一路打到邕州(即南寧),破城後屠城,殺五萬八千人。
交趾自五代時自立以後,一直稱藩於中國,依然有此慘禍。可見交趾猶如禽獸,一旦放任,必反噬其主。
鄭和也陳述他的觀點:“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 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則危矣!交趾居南海之畔,請皇爺三思。”
朱瞻基一直沉默地聽著眾臣們對壘爭辯,不發一言,聽到這裡,見首輔楊榮一直沒開口,便問道:“元輔怎麼說?”
楊榮看了一眼身邊的內閣諸臣以及對面的武臣、太監們,這才緩緩道:“今天兩件事,臣以為,還是分個輕重緩急的好。交趾之事急,當先議定。開海之事緩,可容後再議。”
內閣諸臣紛紛點頭贊同,容後再議就是後延,延著延著就沒人討論了嘛,朝廷之事大抵都是如此。
朱瞻基也讚許道:“還是元翁老成持重。”
於是幾人又接著爭執到底該不該增兵交趾。
一直討論到日頭偏西,朱瞻基撫掌道:“天都快黑了,朕命人備膳,咱們吃了再議。”
大家只好先把擼起的袖子放下來,把吵架擱一邊,開始吃御膳。
畢竟是御膳,菜餚數十道,一吃就吃了一個時辰,吃完天已漆黑。
朱瞻基笑道:“撤去飯桌,諸位愛卿,咱們接著再議。”
內閣諸臣們眼前一黑,差點要坐倒——站了一下午了,他們都是老頭子了,快頂不住了。
而看對面趙輝他們,年齡最大的張輔也剛五十,而且他還是武將,身體倍棒,站一下午,腰不酸腿不疼。
無奈,強打精神接著吵架。
反正趙輝心念已定,只要內閣反對增兵交趾,那就咬死了要開海,把水攪渾。兩個議題,最起碼要透過一個才行。
“我要在牆上開個門,你們不讓,最起碼讓我開個窗對吧?”趙輝心道。
到了亥牌時分,連中宮的孫皇后也驚動了,到文華殿偏殿候著,不時派個小太監來送個茶、端個點心什麼的。名義上是來伺候皇帝茶水,實則是來催朱瞻基趕緊回被窩睡覺。
孫皇后自打被冊立為太孫妃後,先後誕下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而最近胡善祥胡貴妃近來又有了,據宮女們說還是個男的,現在孫皇后急得很,恨不得每日找朱瞻基催繳雨露。
內閣大佬們也熬不住了,湊一起商量了一會。
楊榮發言道:“開海之事,此前已議定延後暫緩,不必再論。現在增兵交趾之事,臣以為,還是先論一論如何增兵,由誰領兵,看是否妥當,是否有可勝之機。”
朱瞻基:“善!”
張輔道:“先前臣已上奏陛下,舉薦駙馬都尉趙輝領兵進援。”
趙輝也陳述自己的作戰方略。
“此前進討交趾,都經雲南、廣西陸路前往,穿越廣西南部、安南北部的山地叢林,士卒疲憊,所經之地又多瘴癘,將士得病,則兵馬十去其五。先成國公朱能,便是未至交趾已病倒。
而士卒翻山越嶺之後還不能休整,必須選擇速戰速決,否則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