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議國策(1 / 2)

楊榮急道:“禁海可是祖制,你竟敢違逆?”

“元翁,時移世易,太祖當初禁海,一是為了清剿張士誠餘孽,二是為了防備倭寇。如今,我在浙江,親眼看見商人們為了出海與官軍戰鬥,不惜僱傭倭國浪人。長此以往,倭寇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只要不開海,則我大明沿海百姓皆人人‘通倭’也。”

楊榮面色凝重。

趙輝知道楊榮有所觸動了,便繼續趁熱打鐵:“近來肯定有海寧衛報捷的奏報吧?”

楊榮點點頭,“確實,海寧衛上奏,陣斬真倭二人,假倭二十餘,繳獲二百料倭船一艘。”

趙輝冷哼了一聲。

“我中國之民勤勞肯幹,出產豐盛,外夷懶惰蠢笨,以我中國之貨,換取番夷之金銀以濟國人之用,豈不美哉?”趙輝勸說道。

(貓頭按,再重申一遍,當涉及到外國時,什麼朝代都可以自稱自己為中國,中國不僅僅是現代詞彙。古代的稱呼令今人難以想象,明代高麗人、倭國人稱呼大明百姓為唐民或唐人,你們敢信?這時候唐朝都滅亡五六百年了。貓頭也有很多謬誤,哈哈哈,歡迎大家指出。你們的評論我看的,只是回覆老是不顯示。)

楊榮畢竟是首輔,提出了一個挺專業的問題:“我國之物產,賣至海外,往往價值翻百倍,那若是開海,豈不是中國物產統統都賣給外夷了,我國百姓所用不就會物貴銀賤?”

趙輝在心中暗暗給楊榮豎起了大拇指,果然不愧是首輔,還是很有見識的,“所以,開海禁不等於放任不管,需要有市舶司管理進出、需要有海船隊護航、需要有衛所兵緝私。”

楊榮這才轉而笑道:“我聽說鄭公公是和都尉一起回來的,都尉一定說服了鄭公公吧?”

趙輝嘿嘿一笑,預設了此事。

楊榮吐了口氣,道:“不過老夫還是沒法幫你,此事事關重大,朝中諸臣一定不會同意。”

此時楊榮馬上就要進大明門了。

趙輝問道:“此事元翁覺得難嗎?”

楊榮頭也不回,答道:“難,難得很吶。”

趙輝暗道:“難就對了。”

轉過天,就是朝會,這次的朝會上可熱鬧了。勳貴這一大幫子人主張繼續派大軍進援交趾,文臣則以楊士奇為首堅決要求議和撤兵。

這時代的勳貴還沒有被朱祁鎮一波統統送掉人頭,所以文武雙方兩大集團幾乎勢均力敵,甚至勳貴武將集團由於嗓門更大,剛開始吵架時隱隱還佔據上風。

如果說勳貴武將吵架純靠物理攻擊的話,那文官們特別是言官們吵架那就多靠魔法攻擊了,他們往往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管他有理沒理,沒理也能扯出三分歪道理來,常常把武將們駁得說不出話來。

場上一度十分混亂,就差要打起來了。

“陛下,臣另有本奏。”趙輝大聲道。

大家終於靜下來,想聽聽駙馬今天要說些啥。

“臣以為我國物產豐隆,而缺金銀。番夷愚笨不通匠作,卻金銀穴多……因此,臣以為,應當開放海禁,互通中外有無。”

趙輝這話剛一說完,剛剛還與勳貴們撕逼的言官們紛紛調轉槍口,將趙輝批鬥起來。

“這是高皇帝定下的祖制,祖制豈可違反?”

“一開海,倭寇必然大興,沿海百姓還活不活了?”

“貨物外販,獲利倍多,那我中國之物產都便宜了外夷,那我中國之民何以所用?不妥不妥。”

趙輝被文官們罵得狗血淋頭,勳貴們從來還沒見過文官們急得如此跳腳的,這反應,可比出兵交趾大多了。

張輔這時發言道:“先帝既已停罷下西洋,陛下仁孝,也未重開。開放海禁,允民間通商,起初可以只開一兩處,設立市舶司,收取榷稅(即商稅),可補貼國用。”

趙輝連忙補上一腳:“正是如此,開海一年可有數十萬貫進項,又免去了通貢時的薄來厚往,於國有益啊陛下。”

勳貴這時才發覺,張輔跟趙輝走一塊去了。

他們這才想起,好像趙輝也是他們的人啊,論爵位,他是建平侯,論關係,他是皇親國戚。

那是妥妥的勳貴啊。

勳貴武將們也漸漸嚼出味來了,敢情趙輝是在給他們搖旗吶喊啊。

有的勳貴這時開始口無遮攔,戳文官們的肺管子了。

“你們為什麼反對開海?怕不是影響你們家族走私了吧?”

“你們吵著鬧著停罷下西洋,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