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條約沒簽成(1 / 2)

南京,龍江造船廠。

趙輝與鄭和並肩站在船廠的高臺上,俯瞰著下方忙碌的工匠們。巨大的寶船骨架已經初具雛形,工匠們正忙著將一塊塊厚重的木板拼接在一起,錘擊聲、鋸木聲交織成一片,空氣中瀰漫著木屑的清香和桐油的氣味。

不遠處,幾艘封存多年的寶船正在維修,工匠們爬上爬下,修補船體上的裂痕,重新刷上硃紅色的漆。這些船隻雖然年久失修,但經過一番整飭,依然能煥發出昔日的雄姿。

趙輝望著眼前壯觀的景象,心中不免有些激動。他側頭看了看身旁的鄭和,見他神色平靜,目光炯炯有神。

趙輝猶豫片刻,終於開口道:“鄭公,此次下西洋,路途遙遠,風浪險惡,你年事已高,何必親自率隊?不如讓手下太監代你前往,你可以在廣州或交州坐鎮,豈不是更好?”

鄭和聞言,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國公爺的好意,鄭某心領了。但下西洋乃文皇帝之偉業,鄭某身為徵西大元帥,豈能臨陣退縮?更何況,此次下西洋是皇上登基以來的首次遠航,干係重大,鄭某若不親自率領,恐怕心中難安。”

趙輝心中一緊,他記得鄭和會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去世,心中不禁有些焦急:“鄭公,您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勳,早已名垂青史。此次下西洋,您又何必再冒此險?”

鄭和搖了搖頭,目光堅定:“國公爺,鄭某自幼入宮,蒙永樂帝厚愛,得以率領水師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此次下西洋,或許是鄭某最後一次遠航,但鄭某無怨無悔。若能死在海上,也算是死得其所。”

趙輝見鄭和心意已決,知道再勸也無用,只得嘆了口氣:“鄭公,既然如此,趙某也不再多言。只望你保重身體,平安歸來。”

鄭和微微一笑,拱手道:“多謝國公爺關心,鄭某定當不負所托。”

……

南洋,舊港,大明水師緩緩駛入穆西河。岸上,早已聚集了無數的大明商人和百姓,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手帕、頭巾,歡呼聲此起彼伏。

“大明水師回來了!大明水師回來了!”人群中有人高喊,聲音中充滿了激動和喜悅。

鄭和站在船頭,望著岸上的人群,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這些遠離故土的遊子,此刻見到本國的大軍,彷彿找到了依靠,心中的激動溢於言表。

船隊靠岸後,鄭和率領一眾隨從走下船,岸上的商人和百姓紛紛湧上前來,眼中滿是熱淚。

“鄭公,您可算回來了!這一別都十年了。”一位年邁的商人抹著眼淚道,“我們這些海外遊子,終於又見著了我大明的官軍!”

有人哭訴道:“沒有官軍在,我們都快被蠻夷欺負死了。”

上一次鄭和下西洋抵達舊港,還是永樂十九年(1421年),這一晃都十年過去了。

鄭和也有些動容道:“諸位鄉親父老,如今新皇正值壯年,銳意進取,咱們官軍來了,就不走啦。”

但此時舊港已經跟永樂時期的舊港不一樣了,當時的舊港宣慰使施進卿已經去世,現在掌權的是他女兒施二姐。

為了更好的統治,施進卿早就改宗伊斯蘭了,起名馬哈茂德·沙阿。他女兒施二姐也有阿拉伯化的名字,叫法蒂瑪。

官廠擴大,乃至建立租界的事,鄭和跟施二姐談了一下,施二姐滿口答應。她這個所謂的新三佛齊國王只有一座舊港城,周圍不是土蠻就是敵對勢力,大明在此擴張,對她也有利。

就在兩人相互寒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時候,一名小太監進來,在鄭和耳邊耳語了幾句。

鄭和聞言,神色頓時凝重:“他現在何處?”

小太監答道:“就在城內,施統領的夫婿阿卜杜勒·拉赫曼正在捉拿他。”

原來是施進卿的兒子施濟孫回到了舊港。

施濟孫與他親姐姐施二姐是死敵,施濟孫一到舊港,施二姐的丈夫阿卜杜勒·拉赫曼就要抓捕施濟孫,差點當街將他斬殺,所幸施濟孫逃到明軍官廠,這才得免。

事情是這樣的,早在永樂二十一年,施進卿死後,他兒子施濟孫便搶先上奏朱棣,希望能父死子繼,襲職舊港宣慰使。

大明朝按照自己的思維,想當然地認為父死子繼,那是十分的合理啊,二話不說就命施濟孫繼任了舊港宣慰使。誰能想到施濟孫這孫子竟然還鬥不過他姐姐啊,舊港的大權就一直被施二姐掌握。

後來,鄭和到舊港後,調查了一番,認為還是法蒂瑪也就是施二姐繼續掌權為好,施濟孫無可奈何,只好出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