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從各省的布、按中選。”
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有統領地方的經驗,挑個知兵的文官去,也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楊榮沒有理解金幼孜,果斷反對:“那怎麼行,布政使與按察使哪個有領兵之才的?若是這麼上奏,陛下說不準改派個鎮守太監去呢。”
金幼孜心中暗歎了一聲。
楊士奇笑道:“還是勉仁考慮周全,地方上沒有合適的,只能從中樞中挑了。”
楊榮這才醒悟,楊士奇是想讓自己出鎮地方。
但楊榮自永樂以來,執掌內閣多年,也不是好與的人物。
他立即想出了對策,道:“總督之職,既管軍,又管民,連藩王也無法制衡,權柄太大。交趾又山川相隔海外,我現在倒是覺得不可有總督之定製,將來若有哪一任有了不臣之心,又是天大的麻煩。”
金幼孜幫腔道:“總督之職,本就是為戰後管束地方藩王、百姓、文武諸官所臨時設立的差遣,確實不該常設,事畢即撤,才是正理。”
楊溥也支援他們倆的觀點,既然交趾平定了,沒有必要再派個安南總督了。
楊士奇黑著臉,罷了此議。但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便只好再等別的機會。
兩個月後,趙輝終於班師,他率兩萬人回內地,讓興安伯徐亨在此暫時留守。
登船的那天,碼頭上人山人海,擠滿了各色美貌女子。
“我滴個神吶,怎麼這麼多美女。”趙輝在甲板上問鐵閣。
鐵閣吃驚道:“爺您還不知道?這麼多美女,有一半都是來送您的。”
原來這些年輕女子都是來看趙輝的,只是聽說他長得英俊又好色,希望能被趙輝看上,帶回京師享受榮華富貴。
趙輝撇撇嘴:“我已經有許多姬妾了,我又不是腎鬥士,再多來幾十個,家裡住不住得下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腎可撐不住。”
不久之後,大軍抵達南京,各軍各還衛所,士卒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趙輝則北上回京師,找皇帝述職。
朱瞻基率領群臣親自至大明門迎接趙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幸不辱使命,蕩平賊寇,得勝歸來。區區剿匪之功,當不得陛下親迎。”趙輝雙目含淚,伏地行大禮。
朱瞻基上前來,將趙輝扶起來。
“愛卿哪裡的話,愛卿收復河山,重整邊陲,祖宗之地得以保全,這可是天大的功勞。朕多走幾步算得了什麼?要不是他們攔著,朕還想出城五里迎接呢。”
趙輝忙謙卑道:“使不得使不得,陛下若是如此,那臣只有以死才能相報了。”
朱瞻基頒下聖旨,援張輔例,封趙輝為趙國公,並邀他同登御輦。
在御輦上,朱瞻基悄悄對趙輝道:“姑爺爺,你姓趙,為了方便,朕就封你為趙國公,趙國在周朝時可是大國,大國的封號輕易是不給的,朕力排眾議,這才有‘趙國公’這封號。”
趙輝忙謝恩不迭。
朱瞻基又戲謔道:“姑爺爺這回從交趾歸來,可帶回來多少姬妾?”
趙輝窘道:“臣上次被人彈劾怕了,這回一個沒帶回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好吧,臣只帶了幾個廚娘、粗使丫鬟回來。”
朱瞻基意味深長地看著趙輝,笑道:“我懂的,都是男人嘛。”
說到這,朱瞻基想起來什麼,又調笑道:“我跟愛卿同歲,我已經有兒子了,愛卿至今還沒有子嗣,可要多多努力才是啊。吃完慶功宴,我放你半個月大假,好……好努力!”
趙輝想起一人,她可是一直苦苦等自己好幾年了。
便張嘴道:“臣一直有個中意的女子,只是……”
朱瞻基奇道:“你不會還惦記著朱勇的妹妹吧?她早就出家為尼了。”
“哈?狗日的朱勇,那老小子怎麼沒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