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朝寶慶屈了屈膝,辯解道:“姐姐你是不知道,這其中還有原委。此事我已事前經相公同意,也跟老夫人透過氣,並非我自作主張。”
寶慶哼了哼,沒有說話。
這時趙輝牽著最小的女兒四妹進來,後面跟著的是三個女兒。
趙輝笑道:“聊什麼呢?”
朱瑛眼睛有些發紅,委屈道:“公主怪我自作主張,相公你來說說到底做了何事。”
趙輝讓大妹帶妹妹們去花園裡玩耍,這才把三娘子給他搞大了肚子的事情給告訴寶慶。
寶慶聽了也是呆了呆,氣道:“你你你,你真是太離譜了。我爹(朱元璋)可是明文規定不得烝母的,你這駙馬當得可真是太過分了,家裡這麼多美人,還要去惹三娘子。”
趙輝兩手一攤,“看吧,我說不能告訴你的吧?”
寶慶頓時氣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都嫁給你了,難道還會大義滅親不成?”
寶慶有些生悶氣,晚飯用了些就回公主府了,也沒在迎春樓(府內寶慶與大妹的住所)留宿,只是將大妹留下,讓她宿在迎春樓,自有丫鬟陪著。
趙輝看著日漸長大的大女兒,掐指一算,大女兒虛歲已經十二歲了,女子十三歲就可以及笄了,一直草草叫她大妹,是時候該給她取個正式名字了。
便給她起學名為“趙靜淑”。
朱瑛見狀,出言道:“起一個也是起,起四個也是起,不如把二妹、三妹、四妹的名字一併都起了,免得以後相公一忙又給忘了。”
趙輝點點頭,“啊,對對對。”
起好了一個,再多起幾個便容易了,就以“靜”為字輩,分別將她們命名為“趙靜貞、趙靜慧、趙靜嫻”。趙輝給每個女兒都手書了一份名字,讓她們平日裡好好看看練練,免得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
見氣氛有些沉悶,趙輝便開玩笑道:“靜’字輩好啊,以後再生兒子,就以‘進’為字輩,就叫趙進門、趙進堂、趙進府。”
一眾妻妾紛紛莞爾。
趙輝忽然有些感慨,“女兒生得是夠多了,我什麼時候能有個兒子啊,偌大的家業,誰來繼承香火?”
妻妾們紛紛自責:“是妾身沒本事。”
趙輝大手一揮,笑道:“生女兒還是生兒子都是男女雙方得一起賣力才行,機率是五五開,怨不得誰,要怨也只能怨我們家運氣不好。”
又道:“既然如此,以後晚上誰侍寢,就採用抽籤制。”
說罷命人將做好的簽呈上來,笑道:“初一是公主,十五是夫人,其餘日子,都採用抽籤制,抽到誰我就去誰房間。我加班加點,也要生個兒子出來。”
一女嗔道:“那萬一抽籤,同時抽到兩支怎麼辦呢?”
抽籤時,將籤置於竹筒中,抽籤時以手上下抓起放下或搖全部竹籤後,抽取最凸出之一支。的確有一定機率會出現兩支不相上下的情況。
趙輝笑道:“那不正好大被同眠?”
眾女紛紛嬌笑。
……
趙輝給朱瞻基上了一封疏,名為《富國強兵疏》。
趙輝先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問題,首先是自永樂以來各地衛所上交的籽粒數(相當於國企利稅)連年下降,明年還會再降。
原因在哪兒呢?還在朱棣身上,朱棣遷都後,從各地遷來了許多衛所,整個北直隸,北直隸雲集的衛所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05衛、7所。
要知道全國也才五百個衛、三百多個守禦屯田群牧千戶所(不隸屬於衛,直屬於都司)。如果按滿編算,這一百多個衛,應該有六十萬軍隊。
實在是相當的誇張了。
古代計程車卒可不像現代脫產當兵,古代可是拖家帶口當兵的,這一百多個衛所,加上家眷,少說也要有百來萬人口。
這麼多人口,北直隸的土地根本不夠分的,這就造成了衛所士卒生活愈加窘迫,土地兼併更加嚴重。土地都跑到免稅計程車紳手中了,上交的籽粒數自然就一年不如一年。
這只是其一。
其二,京營戰鬥力下滑的問題。由於衛所兵日子太苦,逃亡的人就越多,戰鬥力當然就越來越差。而京營戰鬥力差,就要從各地調班軍入京,導致各地邊軍的戰鬥力也跟著下滑。
其三,國庫每年的收入在減少,但沿海三省(浙江、福建、廣東,交趾暫未算)計程車紳們靠著下海經商,卻賺得盆滿缽滿,反過來又兼併了更多的土地,百姓愈加窮困,又加劇了國庫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