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夏龍印(1 / 2)

小說:盜墓:玄冥寶鑑 作者:摸魚彎

經吳隊長這一打岔,恐怖的氣氛消散不少。又都是大老爺們,陽氣也足,最主要是身後沒退路。

只能硬著頭皮從洞口滑到石橋上,排成一字長蛇陣,站在石橋最中央避免看到下面的白骨堆,一步一挪的向中央的巨塔走了過去。

我心裡想的是這裡會不會是智仁妖道用避塵珠改命換運,殺人祭祀之處,於是問道:“吳隊,這裡是不是小鬼子地圖上的打紅叉標記骷髏頭的地方?”

吳隊長拿著行動式輻射儀看著上面的數值,搖搖頭說:“不知道,可我覺得應該不是。那幅地圖是軍用地圖,七八十年前的軍用地圖還沒有現在民用地圖詳細,但繪製的方式跟普通地圖完全不同。

重要的是,在骷髏頭標記處有明確的經緯座標和等高線。

經緯度於小懸空寺是差不多,可地圖上的等高線標記是負數,負數代表在海拔之下。

小懸空寺的海拔估計也得一千五百多米,咱們進了寺廟,下行十多米到了山洞中,再上行撐死了也就是百十米。而且數值上顯示,這裡並沒有什麼輻射。”

他指了指中央的巨塔繼續說:“雖說這裡有一圈陪葬坑,但這裡的海拔絕對比一千五百米高,跟目的地的標註完全不一樣。我對歷史沒什麼研究,也能看出來這地方很有價值,等回去上報單位,讓陳教授李教授他們分析一下吧。”

我點頭稱是,在來時的車裡也看過那幅地圖,經緯度座標只有整數,但這東西差01的精度都能差出去好幾公里,森濱弘介來中國刺探情報的時候可還沒衛星呢。

又認為此方空間白骨雖多,但四周的場景物件並不像隋唐時期,也沒有那種標誌性的白骨泥磚,反而要早很多年,這時也定下心來,應允道:“嗯,挺古樸的,倒有些像商周時期祭祀之地。”

看著護欄上的石板刻著鬼畫符一般的文字,因為最近一段時日,經常跟令狐秀媛在一起的緣故,對文字的型別傳承研究不少。

只覺得這些文字十分獨特,有的如同龍蛇起舞,有的像蝌蚪旋扭,比蟲鳥古篆和道家符籙還難以辨認。

又比甲骨文更顯得原始古樸,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一個個類似舞動的火柴人壁畫更為貼切。

心裡不由一驚,暗自猜測,難不成這是傳說中的大夏龍印?

據令狐秀媛所說,夏朝是中國史書中的第一個的朝代,但相關的史料都是來自後世記載的文獻,如《史記》《左傳》等。

其開國夏禹,是在大禹在陽翟為“夏伯”後而得名,“大夏”從一個地名,演變為部落名,再然後變成國朝名。

但這些記載早就將夏禹神化,更像一個神靈而不像帝王。究竟有沒有夏朝這個朝代,在歷史界和考古界還尚無定論。

殘存下來的證據也僅有長沙嶽麓山頂的禹王碑和平江縣的《夏禹書》。但禹王碑是宋嘉定年間翻刻,秉著孤證不立的原則,不能解讀,也不起什麼作用。

於是開啟手機攝像,把護欄石板上殘存完好的文字錄了下來,令狐秀媛最喜歡研究這些無頭無腦的東西,等出去以後給她點小驚喜。

眾人越過古橋行到前方的廣場上,手電向上掃去。

巨大高聳的通天石塔比在遠處觀看更為雄偉壯觀,如同一根接天連地的巨樹更古長存在此,站在它下面好似蚍蜉螻蟻,看了幾眼就覺得這巨塔要向我臉上傾倒一般!

目光所及,就見洞頂的縫隙離巨塔頂部極近,從縫隙中都能看到外面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不由揣測,站在上面搭成人梯,或許就可攀到縫隙裡脫身出去。

這時打頭的田國棟舉起土銃,對準廣場前的石板,慌張喊了一聲。

“有人!”

我們幾個頓時嚇的不輕,連忙蹲下躲在石橋兩側,靠著護欄石板縮著腦袋,生怕是山魈出沒,再扔出一串手雷來。

等了許久,四周靜的令人發慌,偷瞄半天哪有人啊,忍不住伸出脖子問田國棟。

“田老弟,啥情況,哪有人?”

田國棟腦門子上全是汗,手握著土銃動也不敢動。

“你看,就在石板後面。”

我拔出叢林刀,從側面繞了幾十步向石板後看去。

手電光一照,發現一個人影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生死不知,頭附近還露出些許白色。

“唉?田小哥,那是不是小薇?”

田國棟聞言放下土銃,快步跑了過去。

我們也跟著他往前走,等到了近前,發現這人影根本不是小薇,而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