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贏下環洋國際招標會後,行遠集團的智核AI引發了全球範圍的轟動。然而,這場勝利帶來的不只是榮光,還有隱藏的危機。
一週後,環洋國際在一次公開宣告中指出,他們在智核AI的試用階段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在特殊場景下的演算法偏差和資料同步延遲。雖然問題並未影響實際運營,但這一宣告還是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這是競爭對手在背後施壓的結果。”倪紹豪臉色陰沉,在技術團隊的內部會議上分析道,“環洋國際這麼大的企業,不可能沒有受到谷弟他們的影響。”
楊子軒聽後皺起眉頭,低聲說道:“這是針對我們的輿論戰。他們知道,在技術領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我們必須正面回應。”
在外界的質疑聲浪中,智核團隊內部也出現了一些矛盾。技術團隊在升級演算法的過程中發現,智核AI在跨行業整合模組中仍有一些技術盲區,這可能導致部分領域的應用效果不如預期。
“我們之前為了趕工,很多模組的測試並不夠充分。”一位技術骨幹在會議上坦言,“如果在環洋國際的實際運營中問題被進一步放大,可能會對我們的聲譽造成重大打擊。”
與此同時,張玉瑩也收到財務部門的警告:智核AI的研發投入已經超出原本預算的50%,如果繼續加大投入,可能會影響集團其他業務的正常運作。
“我們的資金鍊不是無底洞。”張玉瑩在財務分析會上冷靜地指出,“如果研發失控,我們可能要面臨現金流短缺的問題。”
楊子軒陷入兩難。一方面,智核AI是集團未來的核心,他必須全力推動;另一方面,團隊內部的問題和資金的巨大消耗,讓他不得不開始權衡風險。
就在行遠集團疲於應對內部問題時,谷弟的“極光系統”宣佈了一項重要合作:他們與全球最大的物流企業“環球速遞”簽署了一份長期戰略協議,協議金額高達150億美元。環球速遞公開表示,他們將放棄所有其他AI服務商,全面轉向極光系統。
這一訊息如同一記重拳打在行遠集團的胸口。環球速遞原本是智核AI的重要潛在合作伙伴,這一訊息意味著行遠集團失去了一個關鍵的市場拓展機會。
更令人震驚的是,亞馬購也宣佈將在未來6個月內推出一個全新的AI平臺——“星靈AI”,並承諾將對中小型企業提供免費試用。這一策略無疑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對行遠集團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他們不僅在搶佔市場,還在拉低整體行業利潤。”姚建航憤怒地說道,“星靈AI的免費試用會讓許多中小企業被他們繫結,而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高昂的研發成本和市場競爭。”
接連不斷的危機讓楊子軒倍感壓力。他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8小時,親自參與技術團隊的討論,聽取市場團隊的建議,還要不斷應對來自股東的質疑和媒體的追問。
在一次深夜的會議上,張玉瑩看著臉色蒼白的楊子軒,忍不住說道:“子軒,你不能把所有的壓力都壓在自己身上。我們是一支團隊,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楊子軒抬起頭,眼中佈滿血絲,但語氣依舊堅定:“玉瑩,我知道大家都在拼命,可如果我們不能快速解決問題,這一切的努力都會白費。智核AI不能失敗,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專案,它承載了行遠集團的未來。”
這時,倪紹豪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或許可以考慮與外部的科研機構合作,引入更多頂尖的技術力量,同時讓這些合作機構分擔部分研發成本。”
楊子軒聽後沉思片刻,點了點頭:“這是一個方向,但合作必須謹慎,我們不能讓任何可能洩露核心技術的風險出現。”
為了應對外界對智核AI的質疑,行遠集團啟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公關攻勢。他們邀請環洋國際的負責人參與了一次公開直播活動,在直播中詳細解答了智核AI的實際表現,同時展示了最新的技術升級成果。
“智核AI的表現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環洋國際的負責人在直播中說道,“任何大型系統都會在執行初期出現一些小問題,但行遠集團的團隊已經展現了卓越的解決能力,我對我們的合作充滿信心。”
這場直播成功穩定了市場的信心,但楊子軒明白,這只是緩解了燃眉之急,真正的挑戰仍在後方。
危機稍有緩解後,楊子軒迅速調整戰略。他決定集中資源,優先攻克智核AI的跨行業整合能力,同時加速與其他行業巨頭的談判,彌補失去環球速遞後的市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