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學生報社,一聽到宇道的事蹟,就迅速行動起來。
學生記者們,一個個滿懷對新聞的熱忱與使命感,人手一本採訪本和一支筆。
那興奮又緊張的模樣,就像即將出徵的小戰士。
他們急匆匆又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校園裡。
他們深入課堂,趁著課間休息那短短几分鐘的間隙,趕緊攔住那些參與過生肖討論課的同學。
“同學,能談談宇道在生肖討論課上分享的內容嗎?哪個部分讓你印象最深刻?”
學生記者們一臉禮貌,可語氣又急切得很。
有的同學一回憶起,宇道講述生肖起源的神秘傳說。
眼睛立馬放光,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當時的課堂。
有的同學,則對宇道解讀生肖與傳統哲學的關聯讚不絕口,興奮地邊說邊比劃著,手舞足蹈的。
學生記者們眼睛都不眨一下,仔細聆聽著同學們的回答。
手中的筆,不停地在採訪本上記錄。
連同學們當時那震撼的表情都不放過——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微張,滿是不可思議與讚歎。
隨後,學生記者記者們,又馬不停蹄地找到了李教授。
在李教授那堆滿書籍,幾乎連落腳地方都快沒了的辦公室裡。
他們一個個圍坐在教授身邊,像連珠炮似的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李教授,您能講講宇道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嗎?”
“比如他的講解方式、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李教授推了推眼鏡,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開始詳細地講述著宇道的出色表現。
回憶起課堂上宇道旁徵博引,將古籍中的記載與現代研究巧妙結合。
論述過程中引經據典,金句頻出,吟詩賦頌,幽默風趣!
李教授不住地點頭,對宇道的文化分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很快,一篇名為《校園裡的文化新星——宇道與他的生肖傳奇》的報道,風風火火地刊登在了學生報的頭版。
報道里,生動地描繪了宇道站在講臺上的風采。
他身姿挺拔,眼神堅定而明亮。
手中拿著自制的生肖文化資料,繪聲繪色地解讀十二生肖。
“宇道同學的講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們對生肖文化認知的盲區。”
“宇道同學自謙拋磚引玉,鄙人便是磚頭下的柔軟泥土!願給先生這個‘磚頭’,當一個柔軟的墊子!”
………
報道中引用了許多同學們的原話。
這篇報道一經刊出,那可不得了,立刻在校園裡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課間休息時,同學們像潮水一樣聚在一起。
熱烈地討論著這篇報道,眼神裡滿是對宇道,和他的生肖文化研究的好奇與讚賞。
學生會更是不甘示弱,主席親自出馬。
學生會主席邁著大步走向宇道,臉上帶著熱情似火的笑容,雙手緊緊握住宇道的手,誠懇地說:
“宇道同學,你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普通學生!”
“我們希望你能利用自己的號召力,帶領大家開展更多有意義的活動!”
“從而,進一步提升整個校園的文化氛圍。”
與此同時,歷史文化研究社的社長也找到了宇道。
言辭懇切地希望宇道能加入,共同探索更多傳統文化的奧秘。
面對眾多邀請,宇道既興奮得心跳加速,又有些不知所措。
他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徘徊了許久,內心糾結萬分。
一會兒想著學生會,能帶來廣闊的活動組織空間。
一會兒又念著歷史文化研究社,濃厚的學術氛圍。
這可真是個艱難的抉擇,宇道愁得頭髮都快白了。
最終,宇道決定去找李教授,尋求建議。
在李教授的辦公室裡,宇道像倒豆子一樣,將自己的困惑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李教授微笑著,語重心長地說:
“宇道,這是你應得的認可。”
“每個邀請都是一個機會,你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來選擇。”
“但無論如何,都要記住保持初心,繼續在文化探索的道路上前行。”
宇道聽了李教授的話,深思熟慮了好久。
最終,宇道決定接受歷史文化研究社和學生會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