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五徵漠北(四)(2 / 2)

食物供應。

對於兵器,神機營的火器再次得到補充,還準備了大量的弓弩、刀劍等冷兵器。

- 此外,軍隊在出徵前進行了軍事演練,重點訓練士兵在沙漠環境作戰的能力,如長途行軍、尋找水源、對抗騎兵衝擊等技能。

...

行軍路線與初期狀況

- 四月,朱棣率領大軍從北京出發,經居庸關、宣府等地,向漠北挺進。

行軍途中,天氣多變,沙漠地區的風沙給行軍帶來諸多不便。

同時,由於阿魯臺採取躲避策略,明軍很難獲取其確切位置。

朱棣一邊派出偵察騎兵大範圍搜尋阿魯臺的蹤跡,一邊命令大軍保持前進態勢。

...

深入漠北後的困境

- 隨著軍隊深入沙漠,後勤補給的困難逐漸顯現。

運輸糧草的隊伍行進緩慢,水源也越來越難以尋找。士兵們面臨著飢渴和疲憊的雙重考驗。

儘管如此,朱棣依然堅定地指揮軍隊前進,鼓勵士兵們不要放棄。

然而,阿魯臺始終避而不見,沒有與明軍正面交鋒的跡象。

這使得明軍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大軍在茫茫沙漠中盲目尋找敵人,消耗著大量的物資和士兵的體力。

...

抵達答蘭納木兒河一帶的決策

- 當明軍抵達答蘭納木兒河一帶時,經過偵察,依然沒有發現阿魯臺的主力部隊。

此時,朱棣面臨艱難的抉擇。一些將領建議繼續尋找阿魯臺,徹底消滅其勢力;而另一些將領則考慮到軍隊的現狀,後勤補給已經到了極限,士兵們也疲憊不堪,主張班師回朝。

朱棣權衡利弊後,最終決定班師,他深知繼續追擊可能會讓明軍陷入絕境,而此時的阿魯臺也已無力大規模進犯明朝邊境。

...

朱棣病逝,軍隊返回

在班師途中,朱棣身體狀況惡化...這位年邁的皇帝終究沒能承受住旅途的勞累和精神的壓力於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病逝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

隨後,在將領們的妥善安排下,軍隊秘密護送朱棣的遺體返回北京。

這次出征雖未與阿魯臺主力決戰,但也反映出朱棣對維護邊境安全的執著,同時也標誌著朱棣大規模北征的結束。

——

注:歷史記載,第四次,第五次出征漠北,朱棣並沒有讓朱瞻基跟隨,漢王趙王也沒有記載跟隨朱棣五徵漠北。

所以電視劇裡那一片段,秘不發喪騙漢王趙王不是真實的,不要混為一談。

當然,若是你寫小說,到時也可以學電視劇內容,增加一些片段來增加緊張感。

...

————

真實記載為:朱棣病逝後,張輔楊榮等隨行人員一番商議後,決定秘不發喪。

他們將朱棣的遺體安置在錫制的棺材內,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在塞外,若訊息洩露,可能會引起軍心大亂,並且敵軍若知曉皇帝駕崩,很可能會趁機攻擊明軍。

所以,他們對外依然保持一切供應如皇帝還在世一樣,封鎖訊息,維持軍隊的穩定。

英國公張輔等將領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組織士兵,加強巡邏,確保行軍過程中的秩序。在撤軍過程中,軍隊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受到敵軍的騷擾。

同時,他們派人快馬加鞭通知京城的相關人員,特別是太子朱高熾,告知朱棣的死訊,讓朝廷方面做好迎接靈柩以及權力交接的準備。整個過程需要精心安排,以確保明朝統治權力的平穩過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