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資源問題,有限的成年人再次凝聚起來專項攻關!
在資源短缺的問題徹底解決之前,諾亞方舟號上所有人的衣食縮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按照數學家建立的模型推算,就算沒有任何差錯的情況下,想要將人口數量繁殖到一定程度,依舊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和時間。一旦因資源短缺造成人口增長不能以計劃內的速度增長,那麼這個時間將會大尺度延長。
所謂夜長夢多,雖然諾亞方舟號上人類擁有超越當前科技量級的存在——四維空間碎片,可提供超級科技方面的研究,比如曾出現在科幻作品中的維度打擊手段等。
但沒有足夠的人口,沒有協調統一的規模,只憑稀少的樣本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
眾人很清醒地認知到,大家都是人,不是神。跨越文明科技水平量級的研究,耗費的不光是智力和時間,還有前赴後繼的人力,以及社會資源的各方。
經過這麼多年的勘探,人們瞭解到木衛二海洋有漏出海面的山峰,與冰殼結構直接相連,但山脈相對較為稀少的,大多數是海底火山噴發而成,在這裡開採,能獲得一部分礦產資源。只不過這些山脈距離諾亞方舟的位置太遠,運輸是個大問題,而且目前為止發現的山脈絕大多數開採價值並不高。
至於去木衛二之外,在太空中尋找小行星或者隕石,或者乾脆去木星採集礦產更是天方夜譚。雖然至今沒有被矽人發現,但眾人無法保證出去後也不被發現,事關諾亞方舟號的生死存亡,這個險絕對冒不起。
所以,最終商議的結果有兩個:
攻克海水提取礦物的最佳化方案,畢竟海水中各種礦產的含量比例雖然比較低,但總儲存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只要能攻克,利用專業裝置選擇性提取某一種或者某幾種特定的礦產,而不再是藉助於海水淡化裝置,從混合的礦物質中搞二次分離。如此一來或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至於海水淡化裝置,只需負責海水淡化的任務便可,至於副產品也許還可以通入專業裝置進行特定礦產的製備。
第二個方案,便是于海洋中探索,在海底尋找礦產。根據地星當年的慣例,海洋中的礦產資源往往比陸地上更加豐富,尤其是錳鐵礦以及其他能源的含量可是非常高的。所以,第二個方案便是相匹配的潛水開採裝置亦或者方案,是接下來諾亞方舟號發展的重點。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候,人類調動起來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是非常高的。
這一點,曾在地星時期就有不少例項。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新的海水提取礦產裝置製作便已經完成。
同時,派出去的海底勘探裝置也傳來喜人的訊息,就在諾亞方舟號距離不遠的海域底下,發現了儲量吩咐的銅礦和鐵礦。而且,工程部門關於海底採礦裝置的設計也已經完成,接下來只需要製造便可。
但就在這個時候,諾亞方舟號發生了一件大事!
歷時五十餘年的時間,當年歐羅巴基地一位女士病危!
作為諾亞方舟號的領導人之一,已經八十歲的婦女艾麗莎全身插著管子,虛弱地躺在病床上。
此刻,所有基地成員在場。只是與當年意氣風發健康壯碩的樣貌完全不同。幾十年如一日的強力勞作,讓第一代領導人們的樣貌和身體狀態,遠比從前時期同意年齡的老人老得多。
“艾麗莎,如今意識上傳和下載裝置已經完成,經過我們討論,準備為你克隆新的軀體,下載意識轉換身體。”
帕克站在床邊,握著艾麗莎的手緩緩說道。
艾麗莎沒有其他表示,只是兩隻握在一起的乾枯手掌微微顫抖。
“我知道,辛苦了一輩子,或許就此離去是你最大的希望···只是···很抱歉,我們的文明太過脆弱,我們還需要你。”
其他人低頭不語,事實上,眾人幾十年如一日的高強度工作,若不是心中強大的信念支撐,絕對走不到今天。沒有人可以摒棄幾乎所有的樂趣,像機器人一樣永遠工作。大家早就受夠了,就連自詡心態不錯的餘躍,也厭倦了當前的生活方式,更別提其他人。
可是,感性歸感性,但理性剋制下,眾人都清楚,事業尚未成功,他們這些人仍需努力。雖然這麼多年來,艾麗莎是第一位走到生命盡頭的人類,但對艾麗莎的安排將影響到今後諾亞方舟所有人類的選擇。
往大了說,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人類文明的未來。
“我明白,不用抱歉,我知道大家的辛苦,我願意做這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