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臨江仙-4(1 / 2)

【故地重遊,晏幾道看著熟悉而陌生的場景,油然而生對小蘋的懷念,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詞——

從醉夢中醒來,他看見的是虛虛掩著的簾幕和孤寂困鎖的朱門樓臺。立於中庭幽幽望著花落時的紛紛揚揚,望著燕子在細雨微風中雙棲雙飛,去年春天滋生的離愁別恨又湧上心尖。

記得去年和小蘋的初次見面,她身穿兩重心字香薰過的羅衣,嫋嫋婷婷,懷抱琵琶,輕撥珠弦,相思之音泠然而響。當時的明月如今猶在,曾經照著如彩雲般美麗的小蘋依依惜別的身影,只是現在我思念的佳人在哪裡呢?】

趙禎看到這裡微微一笑,晏殊離世尚且不久,對他留下的幾個孩子他也不甚熟悉。沒想到倒是出了一個能和他在詩詞之道上可以相稱的孩子。就是這描述,和他寫的詞,感覺沒有之前晏卿的清新典雅啊。

詩詞中抒發個人情感並不少見,前面提到的納蘭性德的詞都是悼念妻子的作品,但寫的情真意摯,也是值得品讀的。但晏幾道的寫作物件是歌女,不是說歌女地位卑賤,而是真的很少有人會寫她們,寫詩作詞也是為了博取名聲,他的寫作物件倒是有些別緻。

他的思緒一頓,柳永不也是嗎。

這樣想著,他發現好像這些詩人寫東西也都是發牢騷比較多啊,他們心中的不平之事這麼多嗎?

他覷了一眼被召來的歐陽修,慢悠悠地問道:“這首詞你怎麼看啊?”

歐陽修不知道面前的官家都想了些什麼,只是稍作思考,然後回答道:“回陛下,這首詞自然是極好的。不過依臣看,此詞雖情感真摯,但所述之事卻只是兒女私情。若晏幾道能將眼界放得更寬廣些,或許能有更高的成就。”

他知道官家最近對著朝政有些想法,自然知道該怎麼回答。

慶曆年間范仲淹聯合朝臣上了奏疏,官家採納了大部分的意見,實行了新政。但他知道這對朝政積貧積弱的現狀還不夠,官家想要的更多。所以官家想要看到的,是能夠改變這種狀況、讓宋朝強大起來的人才,而不是沉迷於風花雪月的詩人。

趙禎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心想,晏幾道確實才華橫溢,但若侷限於個人情感,恐怕難以成為一代大家。身為有著正常志向的皇帝,他當然是希望能夠為他所用的人才越多越好。

【仔細看來,這首《臨江仙》可以劃分為四層來品讀:

第一層為“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晏幾道不從夢境著筆,寫的是醉夢醒來後的所見,朱門樓臺緊鎖,落花悠悠,他的意中人並不在眼前。他的夢見了什麼嗎?是去年時小蘋在此地的曼妙歌舞嗎?】

【第二層是“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而且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人獨立”而“燕雙飛”,雙燕翩然,佳人遠去,他醒來只覺得孤獨。】

【第三層是“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晏幾道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而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後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但在我看來,晏幾道在這一句上寫的更美,楊萬里《明發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猶“處處”也。“當時明月在”,月光之下,滿是回憶,小蘋曾經在這裡彈奏琵琶,相思之情絮絮而生,字字關情。】

李隆基看著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上了天幕,忽然有了些不滿。

這幾年,他好像知道了前些年來自己勵精圖治,帶領著李唐上了一層樓,盛世之相愈發輝煌,於是他也漸漸沉迷在歌功頌德中。

而人一旦放鬆下來,是很容易麻痺的。

他眯著眼看著天幕,眸光閃爍不定。天幕對他來說是一個新奇的、不受他控制的東西,他只希望天幕永遠不要出現對他、對大唐不利的內容。他只想和和美美地繼續著他前半生的輝煌,現在放的這些幽怨婉轉的詩詞就很好。

但玉不識又怎麼可能讓他如意呢?安史之亂的存在,她是一定要透露的,只是時間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