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絲綢、茶葉和瓷器(1 / 2)

什麼時候開始直播、又直播什麼,一直是這段時間各個世界的重點。

畢竟上次“火藥”的直播並沒有公開放映,時間也已經過了挺久的,他們對此也還是很好奇接下來的內容。

也只有少數人隱隱能夠從皇家、重臣等的行動中發覺,他們是不是又知道了什麼。

畢竟,每聽完一次,官家總會有所動作一次。

有些人覺得這樣很好,反應及時,能夠讓天幕背後的人看見他們的決心,而且總體也是為了國家好的。但也有人嫌折騰,只是這些人也就只是自己暗地裡唸叨唸叨,倒也不敢明白地和朝廷、和天幕作對。

畢竟,最開始的金色流光也惠及所有人的,他們也是享受過好處的。

就在眾人的惦念下,天幕也在這一天有了動靜。

只見原本雨過天晴、碧空如洗的上邊隱隱浮現水紋,而後漸漸出現畫面和聲音。

——是他們熟悉的天幕開啟了。

【大家好,今天的主題是“絲綢、茶葉和瓷器”。

有謂是“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一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文明沒有被中斷的國家。

而在一次次的潮流的衝擊中,我們憑藉著從未磨滅的志氣和韌性、以及一代代的傳承屹立不倒,也不斷對外輸出著我們的文化和產品。

今天直播的主題——絲綢、茶葉、瓷器便被譽為華夏的三大國粹,一直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產品之三。

閒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巧奪天工,自出機杼。<天工開物>第五期,“絲綢之路”。】

這段話一出,天幕底下都有譁然。

又在疑惑怎麼前面才說完“指南針”,“火藥”還沒介紹呢,就變成了第五期了?

畢竟雖然天女講的還沒說書先生來的有趣,但畢竟也是新奇內容,她知道的和說書先生知道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聽著也還算有趣。

更別說她時不時地還能透露未來的資訊,就更加引人好奇了。

火藥那麼重要的東西,怎麼就這樣略過了?

也有人議論紛紛,對提到的那四個“文明古國”感到好奇的,也有對“絲綢、茶葉和瓷器”這個主題的探討。

“文明古國”倒是天幕上有羅列出來,但認同的人寥寥,畢竟都是陌生的東西,知道過了也就算了。

但絲綢、茶葉和瓷器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引發的討論也就更加大了。

至於還沒有這三樣東西的朝代,也是滿懷好奇和迫切。

對外輸出的重要產品?

看來後世不僅重視民生,還重視對外的交流啊!

【絲綢是華夏古代的重要發明,也被稱為“中國的名片”,其製作技術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可以說,傳統絲綢以其細膩的質地、獨特的花紋和色彩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喜愛。

而茶葉則是華夏的國飲,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華夏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種植和品飲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更別說我國茶葉種類豐富,代表著不同地域和不同工藝的特點。

最後是瓷器,它是華夏古代的重要發明之一,具有悠久的外貿歷史和技術,華夏瓷器被譽為“瓷器之國”,其中著名的景德鎮瓷器更是享譽世界。

我們現在來一樣一樣地看——】

【絲綢,是用蠶絲編制而成的紡織品,古稱“帛”。

絲綢著名的光澤外表來自於蠶絲三稜鏡般的纖維結構,這令布料能夠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並將光線散射出去。在華夏,絲綢一詞也指代人造的、具有與天然絲綢一樣光澤的紡織品。】

【而談論起它的歷史,那就得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蠶母”。當然,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黃帝元妃嫘祖始創種桑養蠶之術和馬頭娘的傳說。一直到現在,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蠶神崇拜的習俗。

而根據考古界發現,最早的桑蠶實證是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半個蠶繭,時間約公元前3500年,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後,1958年在浙江省湖州屬於良渚文化地錢山漾遺址出土了約公元前2500年的絹片、絲線和絲帶,1984年在河南省青臺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約公元前3500年的絲麻紡織品,這兩處遺址是南北方蠶絲製品的最早物證,說明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已開始生產絲綢。

此外,各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