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的第四次直播開啟在一個天朗氣清的下午。
玉不識已經下定了決心,自然不會再次更改。
她對著直播的螢幕鏡頭微微一笑,聲音婉轉悠揚,直奔主題。
【有時候,有些詩詞一出便是絕唱,再也沒有人的作品可以超越它。也可以說,它們就是公認的第一。
那麼,今天我們將不再從詞牌名出發,而是直接進入這些當世無雙、意蘊悠長的詩詞世界,看看它們是何其的光輝燦爛。
詞曄春華,思清冬冰。<詞賦風流>第四期,“自是詞中第一流”。】
【在《青玉案》這個賽道上,或者說也是元宵詞的賽道上,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佳節,燈火璀璨。
在這首詞中,有人讀出了熱鬧和美好,也有人讀出了寂寞和孤高。
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辛棄疾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個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也是一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理想和追求。
現在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究竟是怎麼寫的。】
“換內容了嗎?——還沒有換。”坐在一棵茂盛樹下的少年人低聲嘟囔了一句,還以為能夠看到什麼新的內容呢。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少年人眉梢微挑,表情驚訝。
此時一個華髮蒼顏、身形瘦削的人從旁邊的小道上走了過來。
少年人抬頭朝著他道了一聲好:“祖父,天幕這次介紹的人也叫‘辛棄疾’。”
過來的人正是辛贊,他望了望天幕,看著上面星落如雨,燈火璀璨的良宵美景,又看向了自己的孫子,臉色不由得有些複雜。
在金國,天幕的存在並不是個秘密,但每個能看到的人都牢牢守住自己能夠看到的事實。金國人是看不到這個神奇的天幕的,一開始透露出來的人,要麼失去了能夠看見的能力,要麼已經被金國人殺了。
因為在幾番查探下,他們已經明瞭只有宋人,還是真心實意心向宋朝的宋人才能看見天幕,聆聽天女所講的內容,其他人望見的,都是一如既往、毫無變化的湛湛藍天。
而在被金國人殺了好些人後,能看見的人也都默默地掩下了他們看見的內容和能力。
辛贊自然是能夠看見的。
這次直播正好在他帶著自己孫子登高時開啟。他看著眼前這個已經慢慢長成的少年人,還一臉的傻樂,有些無語,自家孫子好像沒有注意到天幕上所講的人是誰。
還有誰叫“辛棄疾”嗎?不就他嗎?為什麼不想想是不是自己呢?
他下了大力氣培養的孩子,很是自信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的,這孩子是沒反應過來還是不自信啊?
辛棄疾當然是沒有反應過來。但他看著自家祖父複雜的神色,也意識到了什麼,他指著自己,驚訝道:“是說我嗎?”
在看了前面李煜、朱敦儒、晏殊、歐陽修、蘇軾等人的作品先後登場,他們也知道了天幕不過是在講解詩詞——雖然他們不知道這般神奇、超越尋常的天幕為什麼會講些沒什麼實質內容的詩詞,但既然出現了,他們也會好好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現重要的東西了呢。
辛贊也衣襬一放,坐在了辛棄疾旁邊的石頭上。
“應該?”他也沒有肯定,只是給了孩子的問題一個含糊的答案。
辛棄疾立馬精神了,“應該就是我了吧。”辛棄疾有些興奮地看著天幕,期待著自己的作品出現。
辛贊看出了孫子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說話。但眼底是化不開的憂慮:他們還在金國,不知道天女會講些什麼。
玉不識會講些什麼?她當然是從背景開始講起啦。
【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金人壓境,國勢日衰。
南宋的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整日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但清醒且洞察形勢的辛棄疾看出了這搖搖欲墜的繁華背後的危機,他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